克服阻力的要素
在目标实现过程中遇到困难、惰性,会让人想要放弃。但有五个元素可以帮助我们成就目标。
- 元素一,态度。
- 元素二,新思路。换个角度想想先前的失败,我们总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与其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我更愿意问自己些问题,让自己挺过眼前的难关。
- 元素三,自我同情。完美主义、自我批判只会让我们不知所措。:只要做,就比完美无缺地待着要好得多。
- 元素四,行动力。行动力告诫我们,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 元素五,动力。
其中动力元素还可以驱动其他元素。“若能在实现目标的路上认可自己、珍视目标的意义,我们才会更加努力,才能持之以恒。”识别自己的动机。我想知道要是实现了目标,会有什么风险;要是实现不了,又会怎样。
识别动机的方法
记录并优先处理主要动机
日常识别(感知)、记录自己目标的意义;排序、识别出最重要的三个。
给人生的每个重要场合、订立的每个目标做份动机列表。要是彷徨无措,想要放弃,便拿出列表,好好看上一看。它立刻让我找到方向、充满能量。它让我脑中的声音安静下来,重新回到赛场。
感知主要动机
首先,用脑子去想。思考很重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什么特别的点,去主动思考支发现必须要做的事。
其次,用心去感受。感受实现目标的情景,或者没有做这件事、没实现目标,又会是怎样。不但用脑子想,还不断实践切身体会到它的好处,更容易坚持了下来。
一旦动机出现,要么现在行动起来,要么干脆就别做了。
驾驭动机的方法
四个方法:让自己有所收获、事实求是、“游戏人生”、衡量自己的所得。
1、感受收获。快乐正是源于做的过程。因为行动本身即是收获,只要开始,我们便有所收获。在理解开始即有收获的前提下,我们能训练自己,让自己在行动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收获。这样从开始我们就有足够的动机,具备前进的精神与动力。驾驭行为才能最终让行为成为习惯。
2、将收获与习惯联系。习惯的养成远远不像最初我们认为的那么迅速,比如“21天习惯养成”,我们最初设定目标时可能以此为时间周期,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止21天,有研究平均66天,甚至有些会是一年、两年。那目标迟迟实现不了,人们很容易失去动力。我们可以运用动机,将收获与习惯联系起来。比如5点早起本年不是目标,早起后有2个小时自主可控成长时间来帮助我们在某些方面的成长才是目标。习惯并非完成一项任务那么简单,而是为了得到更大的收获。习惯的养成其实是实现目标后该做的事,让习惯成为形成成功的定式。若是你能看到更多的收获,便更容易坚持下去。
3、跟踪、打卡、任务分解,形成故事链条,不断给我们标记,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进步以及距离目标还有多远。
4、要衡量所得,而不是差距。看看自己走出了多远,用进步激励自己,好继续走下去。倒推措施向后看,用于确定目标是否能实现。预先措施刚好相反。它不会向后看,只会向前看。它能衡量你的行为能否帮你实现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