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人。1884-1919,号左盦,曾化名金少甫。民主主义革命者,后投靠清朝。经学大师,国学大师。
刘天资聪颖,八岁学《周易》,习得变卦之法,日变一卦。11岁时曾在两天中作《凤仙花》绝句百首,称为“神童”。12岁,已遍读四书五经,过目成诵。18岁考中秀才,19岁中举,少年得志。
刘家五世传经,文气兴盛。刘师培曾祖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都以治《左传》新疏而名列《清史稿·儒林传》。刘师培父刘贵曾为光绪年间举人,著有《春秋左传历谱》、《尚书历草补演》、《抱瓮居士文集》等。
刘母李汝蘐为江都小学家李祖望次女,刘的外祖母叶蕙也深于经史之学,著有《尔雅古注斠诠》,久已行世,为学者所推重。
刘家住杨州文选楼巷,藏书如海。师培17岁即全部读完了家中藏书,然后论史谈经,著书立说,在国学界被誉为少年大师,与年近不惑的章太炎齐名。
青溪刘氏五世传经,刘师培继承家学传统,研究《左传》,著有《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征》、《春秋左氏传例略》、《春秋左氏传答问》、《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读左札记》等著作。同时他还研究《周礼》,著有《周礼古注集疏》、《礼经旧学考略》、《逸礼考》以及《古书疑义举例补》、《论文札记》等作品。
刘氏子弟启蒙入学,必先读《尔雅》,习其训诂。
刘师培在继承家学的同时,运用近代西方社会科写研究方法和成果,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比如,他运用进化论思想研究古代社会生活,著有《说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读书随笔》、《国学发微》、《小学发微补》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虽然英年早逝,但刘师培著作颇丰,其中关于论群经及小学者22种,论学术及文辞者13种,群书校释24种。刘师培去世后,钱玄同等人将刘的部分文章整理编辑成《刘申叔先生遗书》。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各学门先后成立研究所,刘师培兼任了文科研究所国文门的指导教师(研导)。开始,他所指导的研究科目为“文”和“文学史”两个研究方向。从1918年开始,刘师培们指导的研究科目调整为“经学”、“史传”、“中世文学史”、“诸子”四个方向。在所有国文门的教员中,他指导的科目最多,次为黄侃,指导三科,余者仅担任一科,如朱希祖、线玄同、吴梅、周作人等。
北大任教三年间,刘师培讲授“中国文学”、“文学史”课程,将讲义结集,出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书。该书的出版使“文选”派在文派之争中获得胜利,并在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方面成为后世的典范。在此书中,第一次把中古文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从政治、思想、风俗、时尚等方面阐述了文学发展变迁的大势和文体文风的演变历史。
刘师培也是近代研究魏晋玄学的开创者之一。
在日本期间,刘曾编译《共产党宣言》,并撰写大量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他译的《共产党宣言》,被公认是最好的中文译本。刘师培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和传播,对当时留日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的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学本科的李大钊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后来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广东省主席徐绍桢学问淹通,历算天算冠绝有清一代。刘携家学《春秋长历》问学、订疑。
章士钊《孤桐杂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