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

作者: 青春猛飞扬 | 来源:发表于2017-07-02 11:09 被阅读0次

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人在破除这每一个“惑”而达到“不惑”的过程中,如何使艰难的修行变得切实可行?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那何为不惑呢?是处事的明辨不疑,是经历争议后的坚定自我,亦或许是身处在线时代的有限超脱。

《泥步修行》是作家余秋雨的新书也是他的最后一本书。然而这到底是打开了众多学子文学视野的美文,还是备受争议的“鸡汤文”,应该不同的读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热议也肯定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但余秋雨的书或许是不会再有了......

古人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这话用在余秋雨身上,实在是合适不过了。他自己本人亦说,慎为文人。对于文人,你可以给他最高的崇敬,最多的怜惜,也可投给他最大的鄙视,最深的忿恨。他是怎样的人呢?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去从他的作品里了解,去感受他看问题的视角,去体会他的见解与思索。我虽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对余秋雨有太多负面评价,同时也不想深究其原因。只记得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有一段话来描述米开朗琪罗:“大师想探索的命题,还有很多,他时时想从新的起跑线上起步,但小人们的诽谤使他不得不一次次痛苦地为自己本想放弃的东西辩护。”我对此深以为然并且也情愿相信这是他对自己的鼓励和正声。武器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武將的武艺;流言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煽动家的雄辩。“余秋雨现象”随着他以《文化苦旅》单枪匹马的闯入散文界汹涌而来。“其文字之矫情、见识之鄙陋。”成为攻击他文章的一大要害。他在名声大噪又忍受辱骂中,在早期创作中就坦言想封笔,告别中国文化界。他在行文与做人中或许是真的有不妥之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推崇他,亦不能一味指责,留下的这一切评定就给每一位深刻体会他的读者本身,如此而已。

如果我们试着脱离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换个视角去思考问题,很可能会对一些社会问题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这时候,纯粹的高尚就成为了一种必备的品格。因为相信“独立思考”,我们对言论自由是无限向往的。有时偏激的言论,成为偏激者攻击他人的利器,这些由言论带动而如影随形的人,会成为强有力的蜂团去击破任何他们想要扩大的漏洞。那么,“不惑”二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个字的底下是一个心字,意味着所有的判断都取决于心的想法。心从另一种角度说就是自我,“自我的超脱”注定是有限的,“不惑”也是难以达到的,认识到这一点,再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我们最终会明白: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不可理解的部分恰好体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种可能性。

余秋雨因为受争议,所以在不同读者的心中也有着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理解似乎都是因为有着不一样的三观。但以我之见,一个正确的三观不是你对他错,而是允许你对也允许他对,允许这世界上有无限种可能,同样的,允许余秋雨是一个自在不拘囿的人,也允许他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不然,我们所仰仗的三观也会成为我们的局限。

心之不惑,愿有大地的气质,宽阔无垠从而心怀广大,承接苍虹与惊雷,清风或雾霜,以及种种晶莹剔透的感怀。

相关文章

  • 不惑?不惑!

    和每个平常的日子一样 没有仪式 没有庆祝 就这样安静地迈向了40 不惑 多么遥远而陌生的词汇 就这样毫无商量地 ...

  • 不惑,不惑

    我,八零后,正奔向不惑之年,确实多了些角度看问题,但仍然缺乏判断力。 历练会成为经验,经验多了、时间长了就成了经历...

  • 不惑之不惑

    不惑之年。 突然明白一个道理。 交明白人, 办明白事。 不必在乎那么多人情, 看的只有人心。 不必刻意讨好和维护,...

  • 闲聊"不惑"

    闲聊"不惑" 不惑,亦称作不惑之年,不惑的意思是遇到事物、事情能明辨是非而不疑惑。 今用不惑或不惑之年指人到了四十...

  • 不惑,你不惑了吗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孔子又说“智者不惑”,由此可见,不惑是因为已了解世界,了解人生,了解自我,已达智者境界。 也...

  • 人生不惑,何为不惑?

    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很多相识都在10年以上,彼此见证了从二八年华到人生不惑。而不惑,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也许我还不能...

  • 年近不惑谈不惑

    长大后,光阴似箭。 晃眼已近不惑。 可很多人看到我都会以为我二十几、三十岁。 但是岁月总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既在脸上...

  • 不惑

    人生四十不惑,工作近二十年了;除了正常的吃饭睡觉其它好像都是照旧。 记得才工作时激情四射,有用不完的劲。想着学习了...

  • 不惑

    成熟变得不轻易妥协,不轻易将就,随心所欲。 成熟懂得欣赏别人不同的想法,支持别人的不同的做法,同时也需要相同的回报...

  • 不惑

    不惑 在他们婚后的第六个年头,他的妻子仍然没有孕育新生。这是一个让人困扰的问题。他从公司回家的路上,有一个公园,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yn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