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船行走(五)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05:46 被阅读343次

一、山坞与河湾

山坞:山坳;山间的平地。唐·羊士谔《山阁闻笛》诗:“临风玉管吹参差,山坞春深日又迟。

河湾:河流中弯曲的河段。河岸凹入陆地、便于停船的地方。

二百多年前木雕中的西门城楼与浮桥。陈兴兵提供 还真是个柳湾(局部截图)。兰江东岸柳枝随风飞扬。

二、柳湾与桃坞(绯桃碧坞)

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桃坞寻芳(明·唐龙)

绯桃潇洒压春华,碧坞参差近我家。

雷雨忽垂瀛海实,风霜不落武陵花。

戴叔伦笔下的柳湾,会不会就是兰江东岸桃花坞所在地的渔村啊?

老而未老――尘缘系列。康康新作

三、戴叔伦与唐龙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县在东阳县附近,东阳江水经义乌和金华流入兰江,两地人情世故、民间风俗基本相同。《兰溪棹歌〉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唐龙(1477—1546),字虞佐,号渔石,兰溪县城北隅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所著有《易经大旨》、《群忠录》、《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今存《渔石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年七十岁。少时师事章懋。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郯城知县。后历任陕西提学副使、山西按察使、太仆寺卿等职。嘉靖七年(1528),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任间奏罢淮西民户代养官马种牛,废寿州正阳关榷税,免通州、泰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感其德。调任左副都御史。又先后任吏部左、右侍郎,总摄铨事,人不敢干以私。十一年,陕西大饥,蒙古吉囊、俺答二部拥众自河套入陕西,延绥告急。龙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奏行救荒十四事,皆切时实惠。又用总兵官王效、梁震率兵击退入侵诸部。改任刑部尚书,任满加封太子少保,以母老请求归养。后又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调吏部尚书,因有边警,改兵部尚书,到边设防缉奸,敌远徙,加太子太保转任吏部尚书。未几有病,三上章乞休,以言过激切失旨,又因劾而被罢黜为民,舆出都门30里卒于旅舍。数年后,诏追复原职,赠少保,谥文襄。

唐龙究竟是在哪一年创作了《桃坞寻芳》这首诗作?还有待查证。就目前来说,这可能还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诗人戴叔伦离世之后近700年里,桃花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渔夫们生活咋样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向船户和手工业者转型了吗?譬如接货运货送货,干起了经纪人的行当,又譬如成了造船工场的工人,身份由此得到了改变。毕竟兰溪建县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啊,后来,兰溪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商埠。

可惜当时的兰溪诗人们还不能像白居易(772~846)那样与百姓做朋友的。不然,肯定会有更多的桃花坞及山坞中的人物,在唐、元、明三朝的地方文献中得以呈现,不管是达官豪吏,还是渔民、船户等平头百姓。

四、唐龙与唐壬森

不知地方志受家谱影响,还是家谱受地方志影响,文化人都会在一个区域(县、镇,村)周围写个八景诗或十景诗。这类诗歌,尤其是家谱上的诗歌,难免有溢美之词,大可不必在溢美之词上再度演绎,弄得好像个个都是桃花源似的。

单就桃花坞而言,作为后代的唐壬森(1805~1891)内心感受可能要比唐龙深刻得多,因为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又在这里建房养老。兰溪画家姜如良在去年发表的《三生三世桃花坞》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清代唐壬森一族就好兰江中叫“翘口哺”的白花鱼。当年,唐壬森的父亲闻知十五岁的儿子考中进士后,即与坞内街坊笑言:吾儿聪慧,乃“翘口哺”之功也。并散钱与渔夫、鱼贩们。短短几句文字,烟火气十足,可见渔夫与鱼贩们是看唐壬森长大的,与唐姓人家关系也不错。

唐壬森不仅仅是个政治人物,也是一位文化人,特别接地气,留心乡帮文献,是《光绪兰溪县志》的主要组织者和编撰者。除文献外,恐怕还有更多的书法真迹留在人间。

根石,是他的号。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明代唐寅所作的这首《桃花庵歌》,写的是苏州的桃花坞,至今仍令很多人心醉神驰。希望我们这一代也能写就更多既接地气又有文采的诗文,因为咱身旁的桃花坞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陈水河整理于2018.5.15早上

相关文章

  • 江船行走(五)

    一、山坞与河湾 山坞:山坳;山间的平地。唐·羊士谔《山阁闻笛》诗:“临风玉管吹参差,山坞春深日又迟。 河湾:河流中...

  • 江船行走(四)

    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又走过四个小时的黑夜,而这几个小时里,自己并不姓陈名水河,只属于人类中的一个,且是黄种人,中国兰...

  • 江船行走(三)

    一到百度上查“江山船”,一种叫“红舫船”的茭白船就会马上凸现出来。原因究竟是什么?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江山船的误...

  • 江船行走(二)

    一艘江船有船舱、船肚、船帆、船板、桅杆、底骨,按照功能可分货运船和客运船。江船开行时,艄公艄婆,一头一尾,撑着竹竿...

  • 江船行走(一)

    5月,是桃花坞社区居民悉数告别兰溪老城的月份。 人生不知会有多少次告别,与亲戚与朋友的握手告别次数最多,与父母与妻...

  • 江船行走(七)

    作为陆地上的居民,无论绫罗缎锦,还是布帛葛麻,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居住地。而兰江里最初的水上人家流动性较为突出,如...

  • 江船行走(八)

    水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一样对待。一碗水能不能端平,与人有关,激流险滩能不能过,也是人的问题。前者涉及人情世故,后者...

  • 江船行走(六)

    一个迟暮的美人,脸上虽有了些许风霜,音容却未必能改变。因为乘公交车去农村上班,与城里大妈有了更多近距离的接触,觉得...

  • 江船月夜

    栾月倚山起 芦苇伴风翩 江中人自得 卧船听水眠

  • 江船(诗)

    文图/一诺余生 没有江枫, 亦无渔火, 我站在江堤边看着船儿缓缓而过。 横渡的是岁月, 奔流的是时光, 我把思绪让...

网友评论

  • 陈水河:新月如钩晚霞归,中洲渔火横山隐。徐风轻拂绿柳斜,遥听兰荫钟声鸣。
    ――兰溪油画家康康撰写
  • 陈水河:南宋杨万里《宿兰溪水驿前》诗:系缆兰江岸,开襟柳驿窗,人争趋夜市,舍此两更天。
    陈水河:汤显祖《闻兰溪令谢客戏赠》
    积阻风霞满大鄣,河桥春色迸垂杨。
    桃花片峡回龙影,兰叶深深饮马香。
    日气远销金碧路,风光半在紫岩乡。
    从来仙令多游览,漫道鸣琴不下堂。
    陈水河:又有一个“柳”字
  • 贾良进:我第一次去兰溪南门头,是在1974年的夏天,那个时候在蜀山中学读书,我作为校方代表在当时的兰溪二招,参加了一次会议,时间长达十来天,每当晚饭后,就会去江边走走。那时的南门头,自由路以南,除了有一个邮电制杆厂外,基本没什么建筑,溪滩之广阔,任人留恋忘返,鹅卵石遍布,任人投掷,我想象中,戴淑仑时代,桃花坞就是江边的小村庄,杨柳依依,有陶渊明桃花园的意境。
    陈水河:@夏天的雨点 高位点评
  • 60b382806da1:柳湾、桃源、渔村,就是老兰溪的三原色
    陈水河:兰溪棹歌可以重新解释
  • 60b382806da1:真是老天神助。民间木雕,一刀三雕。柳树是河湾的标志;柳湾是河滩的美称;桃花在山坞里绽放。
  • 60b382806da1:桃花坞、荷塘沿附近还真是杨柳依依。
    ――200年前一木雕告诉我们。
    这是不是就是诗人戴叔伦《兰溪棹歌》的美丽呈现?
  • 陈水河:诗人戴氏笔下的柳湾,会不会就是唐龙八景里的桃花坞?在长达780年的时间里,江船是否还是这样如诗如画般,只在兰江里走动走动?
    陈水河:@陈水河 两个大人物把桃花坞照亮了。
    陈水河:@陈水河 近700年时间,特此更正,抱歉

本文标题:江船行走(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bd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