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原生家庭教育问题成了热议的话题。
当苏大强喝酒闹事在派出所不愿意回去时,苏明玉数落其父亲,导致苏父神情恍惚,仿佛看到了妻子赵美兰对他的斥责,大喊一声“赵美兰”便昏厥过去。父亲的喊声让苏明玉大为崩溃,没想到自己变成了母亲的样子。一个自己最恨的人,一个自己最讨厌的人,而自己却也变成了她的样子。她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想摆脱母亲的控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母亲看,我不用家里的钱,不用家里照顾,我可以活的很好,但是为什么就活成了母亲的样子,活成了一个让自己讨厌的样子。
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刻骨的,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会沿袭父亲或者母亲的思想和做法,在管理自己的子女上,在为人处世上,蓦然回首之时,忽然间就发现自己变成了父亲或者母亲的样子。
几个朋友在聊,苏父的形象太典型了,他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父母的影子。有的说,苏父作的样子就像我母亲,总是喜欢给你没事找事;有的说,苏父遇事的鸵鸟政策就像我舅舅,一遇到事就躲;有的说,苏父的自私就像我父亲,凡事都是考虑自己,从不考虑儿女;也有人说,我父亲就像苏大强,啥事不管,一切事情我妈说了算。
我也经常思考我的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影响。我不喜欢母亲的性格,过于强势,喜欢发号施令,喜欢任性而为。但我理解母亲,父亲在外工作,家里的事情都是母亲一手操持,把家经营的有模有样。虽然不喜欢母亲的性格,但难免受到母亲思想的影响。“女孩子,考个师范就挺好的,每年还有假期。”上小学的时候就听到了母亲这样的说法,村里有几个孩子考上了师范,母亲有感而发吧,谁料想就是这么一句话,我的理想就定了,做个老师。
即使上了学,家里也没人把你当回事,并不会因为上了师范,父母对你就青眼有加。该干就干,该骂就骂。于是便有了逃离家庭的想法,离家远远的。毕业后就到了邻县工作,父母拿我却也没有办法,我也养成了任性独断的性格。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简单粗暴,对弟弟的教育却不仅仅是简单粗暴,还有点溺爱、放纵,毕竟他最小,而且是男孩。犯了事,打一顿,再给买点好吃的,婆娑婆娑安慰一番。小孩子总是能发现父母教育的漏洞所在,于是物质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会胆大妄为,事情一旦败露,自有父母给收拾烂摊子,于是变本加厉。父母与他的战争升级,愈演愈烈,弟弟活脱脱成了父母的翻版。
有了孩子,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跟孩子做朋友,让她享受父母的关爱,不任性不逆反,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把缺失的家庭关爱一一找了回来,经营着对孩子的教育,让她享受着家庭的温馨和幸福。没有高高在上的要求,只是平等的交流和分享,没有包办替代的溺爱,只有一起劳动游戏、读书学习的引领。培养着她的善良,培养着她的上进,培养着她的责任,培养着她的感恩。
当我和她交流观看《都挺好》后的想法时,虽然她没有追剧,但也知道一些说法,竟然也来了一句:我发现我的一些思维方式有点像你。我不知道我的思维方式究竟对她的影响有多大,但父母的影子的确会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温馨和谐的家庭总会让孩子学会和谐,形成健全的人格,问题家庭总会让孩子的性格有所缺陷。
家庭教育的问题已经引发社会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立法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教育部也明确表示今年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开办的家长学校,让家长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科学的管理培养孩子;想起了朱永新教授倡导的“家校共建”,亲子阅读的开展让父母孩子共同成长;想起了佐藤学提到的日本教育的“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的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能缺席,但如何做父母的确应该进行专业培训了,如何传承爱与责任,如何发扬上进与奋斗,每位父母应该好好深思了。
父母优秀,成为父母的样子无可厚非,父母有缺陷,成为父母的样子令人堪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