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地方就有交易,哪怕是在监狱。
薛兆丰老师在书里提到了一篇文章《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文章的作者是雷德福,作者在文章里详细的描述了战俘营里的各种现象、组织和幽默趣事,无不说明都是和经济现象有关的。
文章里讲到一位随军的牧师,他手里拿着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在战俘营里转了一圈,回来以后他的手里就多了一袋食物。
牧师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不是因为战俘爱戴他,而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
通过市场交易,牧师获得了一份新的幸福,换取了他得到的物品。
聪明的牧师远不止如此,他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甚至做到了不仅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获得了幸福,而自己原来的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依然留在他自己手里。
在战俘营里妈妈有交易就需要货币,而事实上战俘应力没有传统的货币,聪明的人就地取材,找来了香烟来代替货币。
红十字会每星期会给战俘营里提供两次面包,星期一和星期四早上给每人发一份面包。
拿到这份面包以后,每个人都会先保存起来,慢慢吃,熬过等待面包的这三四天。
而通常情况下,在发面包的前一天,也就是星期天和星期三的晚上,大多数人的面包会吃光,此时如果有人想要吃面包,就得去给别人交换。
因为此时面包在战俘营的存量是少的,也就是稀缺的,自然面包的价格就会上涨,平时只需要一根香烟就能换得一个面包,而在星期天和星期三的晚上就需要两根香烟。
如果有人能够坚持到星期天,星期三的晚上还不吃掉手中的面包,通过交换他就能赚到一根香烟。
当然,如果想在发面包的当天,交易手中的面包,面部的价格自然就会回落,因为此时供应相对充足。
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点:
第一点,价格即便是在战俘营里,也是随着市场行情来回波动的,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二点,可以利用价格周期性变化规律,让手中的货币变多,也就是香烟数量增加。
聪明的牧师就利用了市场规律,通过交易,成功创造了价值和幸福。
换个角度去看,牧师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
通过文章可以看到,即便是在战俘营里,经济规律依然起着作用,而在更自由的外部环境中,经济学一定可以发挥更大价值,解释更多经济现场。
以上学习来自于《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第1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