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铁凝的《第十二夜》
我出生在一座乡村大院子。院子建筑面积并不大,三孔坐北面南的砖窑洞和相对的三孔窑洞确定了宅院的宽度,五六间相对的单面瓦房抻出的是院子长度。
正正方方的院子,住着十几家人。除了门洞,几乎每孔窑洞每间瓦房都安着炉灶,都住着人口,都有烟火气息。院子里鸡飞狗跳,大人吼骂,孩童跑窜,院子显得大。
我刚上小学那年搬出那座大院子,所以,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当时院子里到底住了几家人,养了几头猪几只鸡。唯一能记住的是,院子没有树木,没养花草。
我家搬到一个属于自己家的独院后,有了独立的领地。我爸妈反复合议,在院里盖了鸡窝搭了狗棚,院墙外就近修了猪圈。家人独立了,鸡狗猪也都独立了。
爸妈在院子里栽了桃树杏树苹果树,树下划出菜畦,辣子一行茄子一行。靠东墙留出足够的人行道以后,爸妈栽了月季和大丽菊,还有给菜畦镶边的冬青和太阳花。
住到两孔新窑洞的院子以后,我一直上学,对新院子的印象不深。年龄渐长,有了怀乡情愫,梦里全是老院子的鸡飞狗跳。我怀念新院子的岁月静好,想拥有一个小院。
我的小院是什么样子呢?我只是想想,没有具体的图像。今天读了铁凝的《第十二夜》,眼前一亮。我想要的小院,跟小说中描写的一样有古典气质,又比她的宽敞明亮。
三间房子,出门是一扇缓坡,坡边是几棵老杏树。这座小院,想象一下,心里都是美的。三间房子中,一间是书房兼卧室,另外两间是厨房和客厅,客厅冬天放花盆。
《第十二夜》写的是城里的画家到附近乡下买院子和房子的故事。画家出了钱,村民的大姑瘫痪在炕交不出房子。等不上大姑死,画家反悔,村民不退钱,重新卖房子。
《第十二夜》以买卖房子开始,以“大姑”自杀身亡结束。房子没买成,牵出了大姑的悲剧人生。大姑爱上教堂修琴师怀了孩子被抛弃,大姑缝的拥军鞋被扔出来。
小说表面上说房子,实际上讲爱恨情仇故事。大姑被辜负抛弃,孤苦一生。作为房子的主人,被侄儿欺凌。她看见有人来,重新唤起生机,又被逼自杀,可悲可叹。
一个人得有多坚强,才能度过那些风雨如晦的人生暗夜。大姑为负心汉守贞,一生未嫁。她被屈解被欺辱仍衲起了鞋底。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希望的破灭。
我在延河边的小村子见过一片杏林,老杏树开花,像极了画上的红梅,带着一股香自苦寒来的顽强精神。为“大姑”多舛的命运叹息完,我又想起了心心念念的院子和老杏树。
我想要一个小院,院子里有几间房子,窗明几净。院子里栽上牡丹、月季、蜀葵等重生花。大门口出去有一条小路,小路的一边是缓坡,坡边长着老杏树,坡上绿草如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