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在阅读自己十几二十年前的日记。目的是开始清空自己的文字旧货。
我日记时写时不写。出国后,日记是我发泄中文的地方,一个倾诉池子,有时候是一写数页,倒出一堆坏心情,有时候连着几个星期不写。但一旦落笔,写的还是还是心情,坏心情,很少记事。
现在去读那些东西,遭遇的是一个自怨自艾的倒霉青年,感觉她好笑又愚蠢,狂妄又自卑。被学不会的语言打得一头包,都趴在地上了,但依然苦苦追求着学位,不肯放弃。人生只走一条路,任旁门左道上春花烂漫,坦途笔直,就不肯改道。满篇满页都在嚷嚷:不读书,毋宁死。
德国有名的大学好进,毕业极难。我天生不受外语,当年就为英语不好而不敢考研,烙下心结。工作后,感觉到英语对自己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接受出国。动机之一,是想逼着自己浸入外语环境,打破外语的铜墙铁壁。
现在回头看,外语的铜墙铁壁从来没有被打破,我只是用多年的时间泡软了它,让它变成幕布,又用时间把幕布泡成透光的窗帘,变成半透明的薄纱。随后,它止步于此,再泡也不会消失。不过现在的我已经不在乎了。
好吧,年轻时候运气是真好,就这么狼狈不堪的,几次都没顶了,却也借着运气和贵人扶持,熬过来了。
除了自怨自艾,还有些零星的生活和学习的碎片。因为写的不屑,它们都如同山涧溪流里的石头,东一块,西一块的露个头,透露半个故事。配合记忆,这些故事都能鲜活起来,竟是好看。
到了恋爱的季节里,“石块”陡然密集了,生动到连对话都有,不但在山涧溪流中拼出了小径,还是小说一样的层层递进,高山低谷的。
不关婚姻和理智什么事,年轻时那澎湃的热情,那浪漫到在桃花源里翻跟斗的情怀,那一意孤行、不管不顾、自我毁灭的壮志豪情,真动人啊。年轻的我和现在的我好像脱离了同一具躯壳,我对她充满了递上微笑和给出答案的欲望。
决定看完就扔掉它们,所以现在我不想看完了,再给自己一个日后掩卷叹息的契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