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

作者: 路远M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07:37 被阅读0次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格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三大方面。

2、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亲子关系部分:

一、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幼儿具有重要的作用。

1、早期亲子间的情感联系是以后幼儿建立同他人关系的基础。

幼儿早期亲子关系良好,就比较容易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到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是幼儿人格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前提

1、识别记忆。

将对象从此绝背景中分化出来的,

2、客体永久性或人物永久性。

在头脑中始终保持着母亲的形象。

二、依恋的形成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0-3个月)。

有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3-6个月)。

特殊情感连接阶段(6个月-2岁)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两岁以后)。

三、依恋的类型

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四、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

1、稳定的照看者。

2、照看的质量。

包括照看的态度与环境。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头三个月中哺乳过程中,敏感性高度母亲,其婴儿在一岁时一般都显示安全型依恋模式。敏感的母亲对儿童是易接近的,接受的,合作的。

3、儿童的特点。

4、家庭因素。

、良好依恋的形成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理想的做法是出生后三小时起,并有定时的母子接触。在开始三天里,每天有五小时的时间让妈妈抱抱孩子。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特别是6到8个月后的分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4、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应。

六、父母陪伴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意义。

1、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幼儿会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把自己和别人分离开来进行思考。如有一些孩子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玩具,争夺零食,这在幼儿阶段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如果在父母的陪伴下和孩子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那么,父母就可以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意识进行引导。从而使幼儿形成愿意与他人分享。懂得换位思考以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2、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发挥幼儿游戏的引导性。

3、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4、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到12岁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同伴关系部分:

一、同伴交往的意义。

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技能和策略。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不仅需要自己去引导和维持,而且从同伴那里得到的反应远比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反应要模糊和缺乏指导性。因此,幼儿必须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使其信号和行为反应更富有表现性。以使交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幼儿和幼儿之间良好的交往关系,同亲子关系一样,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成为幼儿的一种情感依赖,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情感支持作用。

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不同的幼儿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因此,同伴交往为幼儿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相互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机会。

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幼儿通过同伴的比较进行自我认知。同伴的行为和活动就像一面镜子,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参照物。使幼儿能够通过对照更好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断。

二、岁前儿童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1、物体中心阶段。

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三、幼儿游戏中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1、三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四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五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2、幼儿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伙伴,鼓励幼儿多交朋友。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或当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尽量不充当裁决者,而是鼓励幼儿寻找真正的原因,商量协调的办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

5、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性别角色部分:

一、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阶段

一、三个阶段:

性别分类。

性别稳定性。

性格一致性。

二、幼儿性别的获得与发展

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2-3)

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

三,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1、产生(2岁左右)

2、性别行为的发展(3-7)

(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亲社会行为部分:

一、发展阶段和特点

1、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

2、3-6岁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随年龄增长,形式丰富多样

(2)自发性增加识别他人需要帮助的线索和移情能力增加

二、影响因素

1、移情

2、儿童日常生活,家庭,同伴

3、社会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和电视媒介

 

相关文章

  • 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格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儿...

  • 5.5 幼儿社会性发展

    五、幼儿社会性发展 1、道德认知发展 2、社会性行为发展 3、性别角色社会化 4、同伴关系 五、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解读笔记

    一、幼儿语言发展对全面发展的意义 1.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互为支撑。 2.语言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幼...

  • 201425024226

    身体发展和健康、语言、社会性、认知、艺术和学习品质是幼儿在幼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然而,由于每个幼儿都来自不...

  • 幸福人生的种子

    上周人大董妍教授老师在讲《社会发展心理学》时提到“幼儿时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特征,这时期的发展特征包括“心理社会性...

  • 筑基二十七(发6)

    一,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游戏的发展。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 育人幼教部 百日行动派 你即你所为】跟着陈金粧校长每日5000步

    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学习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

  • 用磁性白板给孩子,打造一个自由想象的涂鸦王国!

    涂鸦画画有利于幼儿发展思维、拓宽思路,锻炼肢体,提高幼儿创造能力和社会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幼儿喜欢涂鸦是,因为涂鸦...

  • 11.1日阅读打卡

    人们开始从其他角度审视幼儿个体的发展,强调幼儿的发展不仅限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开始将社会性作为重要的一部分纳入...

  • 对幼儿园座位意义的多视角解读

    摘 要 座位是幼儿身体的安置和束缚,对幼儿的个性、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也是幼儿个人空间的载体,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幼儿社会性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lq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