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之思

作者: 目送归鸿 | 来源:发表于2016-06-05 20:52 被阅读429次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识来自实践,特别是科学和资讯不发达的古代,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比满腹经纶更为重要,没有生活阅历和广博见识,只能是书生一个,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躲进小楼成一统还行,治国平天下就是奢谈了。陆游有言: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古人重游历,重实践。但凡有点志向的,年轻时期都想到外面闯荡游学。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陈子昂,年轻时都曾外出游历,一去就是几年。李白陈子昂家境富裕,本身又才华横溢、潇洒不羁,一到长安便一朝成名。杜甫条件差一些,为人规矩拘谨,虽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终日与显贵厮混,自己也一身绝学,终究还是运气差点,未能誉满京城。然而几年的游历生活,是杜甫一生中最惬意的日子。观其一生,要么就是“穷年忧黎元”,要么就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生襟抱未曾开。游历天下,不仅增加见闻和历练,更给自己创造机会,认识一些当朝政要,有些甚至就此跻身朝廷,名重一时。

        除了游历外,还有进京赶考,这是文人们一生中的大事,是能否名正言顺地进入官场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对于庶族寒门士子而言,是实现理想的唯一门径。为了准备一场科举考试,书生们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从家中出发前往京城应考。像韩愈、欧阳修、苏东坡等人都曾经历经万难,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无论游历还是应考,都要阔别故里,投身旅途。旅程慢慢,虽然接触的人事常新,然而并不浪漫,甚至是劳累疲顿,危险重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生何事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路赶急了,也许就随处投宿,“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荒寒之地,无人之所,孤独寂寞,恓惶不安,聊斋志异中的传奇大多数是书生学习赶考,居于荒弃之所,与鬼怪狐妖发生的故事,由此可见读书人旅途的艰难。遇到生病或战争,旅程就更加遥遥无期了,“有弟各分散,无家问死生”,独在异乡为异客,难免有羁旅之思,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古人喜欢写诗,寄情抒怀,也许与此有关。否则,以何解忧,总不能老是喝杜康吧!以诗纪录心情,可慰家人,可娱朋友。

       长期在外,对亲友和家乡的思念格外浓烈: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青春都耗费在旅途,何日才能重归故里? 哪能不睹物伤情,暗自泪流!“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越是夜深人静,越是不敢独处,幸亏还有诗和酒,醉能浇块垒,醒能述以文。令文人黯然心碎,却让诗歌绚丽多彩。

相关文章

  • 羁旅之思

    夕阳西下的时候,干枯的老藤绕在一棵老树的腰上,树上停留着孤苦的乌鸦。乡下,缓缓流动的溪水发出悦耳的声音,使人心...

  • 羁旅之思

    天上的星光; 闪闪的发光。 我在大城市里飘荡, 思念着故乡。 青石板上, 雷雨过后, 水汪汪。 是那故乡, 长亭外...

  • 羁旅之思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识来自实践,特别是科学和资讯不发达的古代,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比满腹经纶更为重要,没有...

  • 羁旅思

    秋雨带寒急,鸿雁展翅难。 故乡云水地,宜梦不宜归。

  • 羁旅思

    秋雨带寒急,鸿雁展翅难。 故乡云水地,宜梦不宜归。

  • 诗句练习本·飘然羁旅

    读陆游词中”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一句,觉得格外动人。想来自己漂泊在外近十年,羁旅之思也是常有。 勾起...

  • 北宋词坛初探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诗大多庄重,而词“最适合表达人情中最精纯者”。或闺怨、羁旅之思,或登高怀古、抒发不得志之...

  • 开启怀人诗词曲赋的先河之作——读《诗经》第三篇《卷耳》有感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代的怀人诗歌中,有这种各样的形式,也有各种各样的情怀,如有漂泊在外的游子,羁旅之思的...

  • 记住宋词(十四)

    【文字家园】 唐代诗人赵嘏有一首描写深秋拂晓景色、抒发羁旅怀归之思的诗,题为《长安秋望》,诗中有“残星数点雁横...

  • 五绝  盼春 (押灰韵)

    推窗雪浸台,羁旅客思哀。 雀鸟檐前噪,衔春啄雁来。

网友评论

  • 王熙雯:今天才体会到有诗有远方的佳境:heart_eyes:每每读您的文章都有如在海洋里畅游无有穷尽!句句都是值得学习的提纲,乐此不疲:cherry_blossom:
    目送归鸿:@王熙雯 谢谢夸奖,继续努力吧!

本文标题:羁旅之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er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