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未知己,焉知人?

未知己,焉知人?

作者: 安俸丽 | 来源:发表于2022-06-29 06:46 被阅读0次

      对一个人来说,一生最大的功课就是认识自己。

      每个人在这个世上,可能会有两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给的,第二次生命是自己给的,当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认知自己的时候,就意味着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从一个受精卵孕育成人,出生时便是混沌,分不清自己与他人,婴儿期需要费力辨识的一件事就是,知道自己与母亲是不同的生命个体,这会让他们很惶恐。

      当小孩子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后,开始逐渐走出家庭,进入社区、社会、幼儿园、小学,这时候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身处的家、周边的社区与自己未曾了解、认识的环境是同一个世界。

      入幼儿园后,开始通过认识世界进一步认知自己,他们开始知道自己是群体的一分子,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位置,也有了比较、评判,进而从别人的眼中来定义自己。

      在充斥着以所谓的优秀作为衡量标准、作为价值选择的社会中,每一个人很容易迷失,他会放弃自我,去追求他人的认同;他会刻意雕琢自己,去赢得社会的认可。可是,越雕刻越累,直至有一天茫然失措,不知自己究竟是谁?

      物极必反。当一个人一直在为别人活着的时候,终有一天会撑不下去,于是心理失衡、神经错乱,当他再也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就会寻找回家的路,寻找心的归宿。

      我是谁?这一生为何而来?这是一个人的终极思考,也是第二次生命的起点。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自生而死离不开关系,而关系又是一个折射镜。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身边的朋友、领导、同事、伙伴的为人处世,颇不理解,时而会心生疑虑、不满、伤心甚至愤怒:她为什么这么说?她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事?她怎么可以如此处理这件事?

      殊不知,我们心生的疑虑、不满,我们的伤心与愤怒,都是自己内心世界向外的投射,换句话说,我们心有疑虑,便会疑虑;心有不满,便会不满;心有伤心与愤怒,便会通过外在人的、事、物表达出来。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即是我,我即是人,人与人之间的频率是互相映射的,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是相互纠缠的。

      当我们懂得了我与人的相通,就救赎了自己;当我们知晓了人与我的无别,就宽恕了自己。

      尼采说,人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先知己、再晓人;先悦已,后纳人;不管人生行走多久,活出生命应有的质感,一生高歌,一路芬芳。

相关文章

  • 知己知人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是《学而》这一篇的精神所系。他说一个...

  • 知人知己

    文|蓝熵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已。 在马斯洛的需求原理...

  • 知己知人

    樊登讲《论语》: “不己知”是结果,“不知人”是原因。 别人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这是件悲伤的事情。但如果你因此封...

  • 知己知人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

  • 《若梦浮生》

    倾城佳人知己笑,红腮粉骨入梦瞧。 初醒方知人未醉,化作花落最飘摇。

  • 2020-04-08

    知人易,知己难。

  •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不过是阅人无数

    知人是智,知己是明。知人知己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知人不知己的是熊孩子,本身缺乏荣辱感和道德底线,善于利用他人,如父...

  • 2017-11-0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视其所以,观其...

  • 知己与知人

    ——1.16章共学总结 《论语·学而篇》第16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本章是学而篇的最后一章...

  • 信任

    知人 知己 知世 知智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知己,焉知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ht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