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苏东坡写信给弟弟苏辙 ,告诉他做人应当“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
凡事随缘,拿得起,放得下,忘得了,去除私心杂念,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心性空无。这需要通过悟性,在滴水穿石般的修炼中慢慢习得。
苏东坡在贬谪黄州期间,开始求佛论道,探寻幸福的秘密。为此,他还从古籍中摘抄四条生活作风,用来自我激励:
一曰无事以当贵。
二曰早寝以当富。
三曰安步以当车。
四曰晚食以当肉。
显而易见,这四条古训体现了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好是好,只不过后来,苏东坡发现其中也存在问题——心无闲事就好,又何必把这种状态,“当作”贵呢?优哉游哉地信步而行本是好的,又何必把这种行走,“当作”车呢?
苏东坡觉得,心中有贵、富、车、肉这些概念,才会有“当”的想法。存有各种“当”的想法,即便无事、早寝、安步、晚食,也没有真正做到心灵自律,或者说,这些外在的追求,并没有从内心真正放下。
一样东西,从形舍弃不易,从心消除更难。所以,高级的断舍离,不仅仅是从看得见的物质形态上,更应从思想意识舍弃聊胜于无的观念。
很久以前,在超市看到一种素食,有点像鸡蛋卷,却叫素烧鹅。当时我站在这些“鹅”面前,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尤其读到苏东坡的“当”,似乎恍然大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