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日记第86篇)
今天读到两句话:"只要你做自己,就不存在竞争;有独特生命体验的内容是有天然差异化的。"这让我想把骨折休养日记里的文字转化成视频,陡增了信心。
但在学习剪辑实操时,总不愿承认自己手笨,实践起来就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花了大把时间,却做不出想要的视频效果,难免心浮气躁。细究起来,许是AI工具应用不熟。可细想之下,好像也不完全是工具的问题。
忽然想起小时候,爸爸能用芦苇编织席子。他先下到河里收割芦苇,捆成垛子,去头剥叶,再将每根芦苇刨成薄片,仔细剔去内膜和残叶。成捆的苇片在场上铺开,推着石碾来回滚压。苇片要抖散翻身,碾到用手摸上去软和才成。若拿捏不好力道,把苇片碾得瘫软,这捆就算废了。我此刻剪辑视频的窘境,恰似判断苇片软硬的手感——这种手感,向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爸爸织席时蹲下身子,先把三根苇片踩在脚下固定席角,继而压三编三,循环往复。他总沉浸在那方寸经纬间,眉眼低垂,手指翻飞,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纵横交错的苇片里。这般专注终得回报:当年我的学费,种地的种粮化肥,大都来自爸爸卖苇席的收入。
爸爸织席已是四十年前的事,那是他熟能生巧的技艺,更值得我学习的是爸爸和时光安然相处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