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思辨的智慧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5-05-26 03:22 被阅读0次

高考写作||思辨的智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的一副自勉联,这副对联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题目是冰心祖父谢銮恩的自勉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据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能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首先,要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上联“知足知不足”应该是指既要懂得知足,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下联“有为有弗为”则是说有些事情要积极去做,有些事情则不应该做。整体来看,这对联讲的是个人修养中的自我认知与行为选择,强调平衡与节制。确定文章的角度和立意。可能的角度包括:个人修养、道德准则、人生哲学、社会责任感等。考虑到议论文的结构,可能需要从解释对联含义入手,然后分论点展开,最后总结提升。

然后,思考如何展开分论点。比如,可以从历史人物或事件中找例子,说明知足与知不足的重要性,以及有为与弗为的实践。例如,苏格拉底的“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体现知不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展示有为;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则是弗为的例子。

还需要考虑结构安排。通常议论文的结构是引言、论点1、论点2、论点3、结论。每个论点需要有力的论据支持,比如名人名言、历史事件、文学作品中的例子等。

标题方面,要简洁有力,能够反映主题。比如“在知与行之间寻找生命坐标”这样的标题,既有对联中的知与行,又点明了寻找平衡的主题。

然后,检查是否满足所有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字数足够。需要确保例子不重复,逻辑清晰,过渡自然。

可能遇到的难点是如何将知足与知不足、有为与弗为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分开讨论。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自我认知指导行为选择,或者平衡中的智慧。

最后,确保语言流畅,用词准确,论点鲜明,有深度。可能需要引用一些哲学思想或文化传统来增强说服力,比如儒家、道家的相关理念,或者西方哲学家的观点作为对比或补充。

文章结构——引言:解释对联,提出中心论点——在知与行中寻找平衡。分论点1:知足与知不足的辩证关系,例子如苏格拉底、王羲之。分论点2:有为与弗为的选择智慧,例子范仲淹、陶渊明。分论点3:两者的结合,如王阳明的心学,达芬奇的多领域贡献。结论:强调平衡的重要性,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在知与行之间寻找生命坐标

谢銮恩的自勉联如一枚双面古镜,一面照见自我认知的澄明,一面映照行为选择的智慧。这副诞生于清末民初的对联,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知与行的双重境界,恰似阴阳相生的太极,唯有在动静相宜中找到平衡点,才能在纷繁世界中建立生命的坐标系。

知足与知不足的辩证,是智者叩击心灵的永恒课题。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镌刻的“认识你自己”,与苏格拉底“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的箴言遥相呼应。王羲之在兰亭雅集时写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既是对当下欢愉的知足,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清醒认知。这种双重自觉,让中国文人在“穷则独善其身”与“达则兼济天下”之间进退有度,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保持精神的高度。

有为与弗为的抉择,丈量着生命价值的深度与广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却在政治抱负受挫时选择归隐著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转身,看似消极避世,实则是对精神自由的积极追寻。就像敦煌藏经洞的守护者常书鸿,他放弃巴黎画家的锦绣前程,用半生守护荒漠中的文明火种,这种取舍之间闪耀着超越功利的精神之光。

知行合一的至高境界,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是照亮文明的灯塔。王阳明龙场悟道提出“知行合一”,不是简单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而是将道德认知升华为生命本能。达芬奇在解剖人体时发现黄金分割,在观察飞鸟时构思飞行器,正是这种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与自我约束的理性并存,让他的创作既充满想象力又不失科学严谨。这种境界,如同中国园林中的太湖石,“瘦、皱、漏、透”中自见天地。

站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之巅,这副古联依然能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当信息洪流裹挟着每个人前行时,知足的定力让我们守住精神家园,知不足的清醒推动文明持续进步;有所为的勇气创造着未来图景,有所不为的克制守护着人性底线。这种平衡不是静态的妥协,而是如黄河之水般在九曲十八弯中奔涌向前的动态智慧,让每个生命都能在时代经纬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相关文章

  • 重读肖家芸的《理性思辨例话》二

    智慧来源于漫步而非飞奔,软实力是做人做事的方法。行义思辨,公理思辨,公先思辨,利公思辨,法理思辨,守法思辨,合法思...

  • 智慧来自哪里

    一个人的智慧来自哪里? 思辨和经历。 思辨,就是从阅读中思辨,从做事中思辨,从观察他人中思辨,从体察自我中思辨。 ...

  • 当对话型写作遇上思辨思维

    3 当对话型写作遇上思辨思维 -------听《高考作文对话的艺术》两节同课异构的...

  • 思想

    听听书,创意写作。 我关注了鲁迅的独立思辨智慧人生,听听他这一生的故事,我很喜欢他的故事和写作一生,要不是听有书,...

  • 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谈高考作文的拟题

    高考作文,可以说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既考查表达、思辨、人生观、书写方面,还包括考场智慧。不可否认,一个好的标题就...

  • 高考延期的新闻思辨

    ▼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Jay 有生之年“见证历史” 在3月31 日的时候,“高考延期”这个沸沸...

  • 让说理闪耀思辨的光芒

    让说理闪耀思辨的光芒 ——刘文文老师《高中议论文写作如何在思辨中说理》课例研习 冯...

  • 苏格拉底的幸福哲学

    在苏格拉底看来,哲学是通往智慧和幸福的最佳途径。 哲学来自于思辨,没有思辨就没有心灵的感知,也不会...

  • 荐:智慧

    谁都想被称作智慧的人,但究竟什么是智慧呢?所谓智慧,应当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船过...

  • 碎碎念——随想

    今天听一位教授讲《哲学智慧与教育人生》。我有一种感觉,研究哲学的人需要有思辨的精神。而这种思辨的精神使得这些与哲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写作||思辨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rcw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