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亡羊补牢的老杨同志

本科毕业的侄女参加工作三年了,隔三差五找我吐苦水:我踏踏实实做好份内工作,遇到困难自己克服从不麻烦别人,遇事儿不跟人争,实心实意跟每个人相处,可我老觉得大家跟我若即若离,真想离开那个地方,我好歹本科毕业,办公室一个技校毕业连电脑都不会用的老女人奖金却比我高……
看着侄女漂亮清秀的脸挂满了沮丧,我脑子里一遍一遍浮现着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幼稚的我……
真心的想把自己走过的弯路摔倒过的坑儿告诉年轻人:请尽快丢掉这些幼稚的职场心理。
1.
踏踏实实的做具体工作
踏踏实实地做具体工作,这没错。但你只会这样做就错了,因为这永远都是新手初入职场的工作方式,仅靠这个,你永远成不了高手。如果你甘心一辈子本本分分只当个菜鸟这样也行,可我告你,如果你只会踏踏实实干好自己份内之事,对工作相关业务不闻不问,干到最后,你连菜鸟都不是!职场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总在原地打转,只懂一项技能,迟早会被人取代。
初入职场难免胆怯,总觉得我先干好份内之事,把自己的工作做精做细,别人的工作范围最好不要插手,以免让人误解。
错!
年轻人,一定要乘着年轻有精力多学点技能,业务员要知晓财务方面的知识,财务人员要关心法律法规,即便是文印室的打印员也要清楚公司相关各室的职责,以便在打印文件时不会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任何一个公司的业务都有关联性,你一定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留意相关业务,某一天某一岗位突遇空缺,你有能力随时补缺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明的伙计都是靠着嘴勤眼勤手勤学艺,最后成了掌柜的眼里不可或缺的帮手。
2.
凡事不求人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身上保留着学生的谨慎和清高,自尊心强,不愿示弱。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愿低头求教于人,如果身边的同事没你文化水平高,你更是从心里瞧不起他。
别!
这种幼稚的心理会让你曲高和寡,落个孤家寡人处处碰壁。要尽快的脱掉学生的稚气,让自己融入新的氛围。
很多时候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是脱节的。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不像学校的考试有标准答案,你绞尽脑汁费尽心血策划的方案被否决不是你能力不行,最终的答案可能更多关乎的是领导的习惯和看法。
这时候你这个新来的就得请教有经验的老员工,他们的提醒会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更何况你的谦虚请教能让对方感到被认可被尊重,同时也满足了人人好为人师的欲望 。
3.
默默无闻能忍能让
默默无闻是一种情怀,在功利的大环境下很难得。但是年轻的你要记住:你的默默奉献时间久了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天不佑此类人,生活不助此类人,时代更难容下此类人。现实会告诉你,你太单纯了!
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刚上班时总觉得没资本张扬,干点活儿没必要大张旗鼓,坚信埋头苦干,总有一天成绩会证明一切。
错!
事实证明,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环境,这种不争不抢的想法头脑太简单了,别人不但不认可你,时间久了还会理所当然的接受你的付出。
我所在的工作室负责营销策划,每逢节假日商场都要搞促销活动。不晓得我来之前工作如何落实,我只知道从初期调研,上网查资料,策划初步方案,方案框架成型,做同期数据对比等等都需要我一步一步落实,几个年长的同事笑眯眯的夸我能写会算一个顶仨。
方案接近尾声时,她们开始发表意见,这个说赠品的发放应该再加人手那个说方案的封皮应该换成红色。等到会议召开时,个个抢着发言,该到我这个新人谈想法时方案已经被瓜分的所剩无几。
那时候我懵懂,对利益荣誉的感觉不强烈,觉得多干点儿无所谓,能为大家出力是种荣耀,时间久了,这些锦上添花临门一脚的事让我很不爽。
可从小到大,大人总是嘱咐,遇事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尽管心里不满我还是选择了忍让。
现在我想说:在职场,适度的忍让可以。但你总往后退,别人会理所当然的往前进一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习惯忍让,别人会觉得你好欺负,这无论在职场无论在生活中,是一种思维定势,谁也打不破它。
4.
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初入职场,碰壁很正常。不是工作看不上你,就是你看不上工作。
你垂头丧气,牢骚满腹,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人帮忙,亲人、朋友、同学,你跟他们诉苦,讲你遇到的挫折,讲你遇到的不公平。
年轻的你,请听我说,踏入职场的早期,总有那么几年生活会斜着眼看你,这时候的你不妨低眉顺眼一些,接受来自四面八方对你的质疑。
不要急着寻求帮助,父母会因你着急,亲戚朋友各有各的难处,忙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帮。生活会告诉你能帮你的只有自己。
我老公的侄儿大学毕业后换了几份工作,坚持不到半年就泄气,给父母打电话,他的父母就给我老公打电话,老公只能安慰一番。挂断电话后,老公苦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眼高手低,我二十年了才奋斗成一个技术主管,他刚三天两后晌就想坐着挣钱。京东的刘强东也是从快递小哥打拼出今天的快递王国。
5.
容易被感动、被激发、意气用事
刚从学校走出来,身上的书生气未脱,人很感性,一身正气,对于一些不公平的事,很容易一腔热血头脑发热。但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冷静思索,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进入职场事事后面牵扯着利益,不比学校,自己占着一张床,打着自己一份饭,学好自己的几门课就行。
上班第一年,我的一次义气把自己搞的很惨。集体宿舍的暖气很差,单位给买了两台电暖气。同时进单位的李子感冒了,一直睡到上午11:00,碰巧让视察的领导看到电暖气一直开着,领导批评李子,顺带没收了电暖气。晚上大家冷的缩成一团,推举我跟领导谈谈把暖气要回来。第二天我抱着义不容辞的决心敲开领导办公室的门,结果被骂出来。我百思不得其解,就跟领导顶撞了几句,结果可想而知。
事隔两年后我才晓得是李子来单位时亲戚答应帮领导的忙没兑现,领导借题发挥。
有时候职场的事很复杂,年轻的你,少些冲动,遇事一定要冷静。
6.
瞧不起同事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容易清高,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容易放大评价,并嗤之以鼻。记住,在职场中,每个人的岗位都有存在的道理。以做好工作为目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该你说的话不该你管的事,不用操心。
我的部门领导初中毕业,连最基本的工作总结都写不了!从我进办公室门所有动手的事事无巨细都交给我办。可我却分明觉得从公司领导到各部门负责人都很买他的帐,一度时期我心里很不服气。
时间久了我就看出门道,这家伙的公关能力超常,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说话做事很有一套,公司很多对外业务,他都能协调的顺顺当当。这些本领不是书本上能学来的。
职场讲的是效益,你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决定你在公司的地位。有些吃白饭的人坐在那里很碍你的眼,别生气,也许她的背后有人决定着公司领导的座位,也就是说你所在的公司效益好坏间接的跟这位吃白饭的人有关。
年轻人,不要急,没有绝对的公平,不公平才是常态。
7.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要说也不能怪小年轻,我们的教育和生活的现实是脱节的,我们从小被家长被老师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所以我们习惯时时处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皮肤以下的感觉全部真诚示人。
这个优点不适用职场,切记!
职场跟利益息息相关,过来人都知道,真正的友谊很少发生在同事之间。职场忌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话要留三分余地,你觉得不公平的事别人也清楚。单位这三亩二分地,时间久了谁好谁赖都清楚,不需要太较真儿,这是你谋生讨口饭的地方,所以很多时候你得妥协。
这事只有咱俩知道等于大家都知道,更不要议论领导的长短,你在一楼对领导发的牢骚,没等你走进办公室,话已经乘电梯飘到顶层领导的耳朵里了。
所以,跟同事最好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点不设防跟谁都推心置腹,你的没距离会让别人为保全自身而与你保持距离。
8.
把单位当成慈善机构
一旦在单位落稳脚跟,有些人便开始产生依赖性,觉得这儿就是我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为这儿付出了,这儿就得养着我。
我一朋友,大学毕业后进了国企,端上了铁饭碗。初进单位时也曾努力上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随着结婚生子,她的人生重心逐渐倾斜到家庭和孩子,这对一个女人来说也无可厚非,可她却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迟到早退,频繁请假。到孩子上小学,她更是以孩子为主,把放学后的孩子接到单位,任由孩子在办公室嬉笑乱跑,时间久了同事们都撇着嘴不高兴,领导也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得严肃起来。
这时的她没有低调收敛,反而跟谁都诉说自己的困难,拿自己曾经的成绩和领导叫板,结果是领导毫不留情的撤销她的职务,将她安排到一个无关紧要的岗位,一段时间她很消沉,想要离开单位,却发现年近不惑的她对外面的世界茫然无措。
永远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你吃谁的饭就得听命于谁,当你对单位“没用”的时候,别提曾经,单位不是慈善机构。
这些都是摔倒哭过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年轻人,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生活的道路原本就不平坦,丢掉幼稚的想法,努力成熟起来,当你能坦然面对一切时,你所谓的挫折和不满用网络流行语就是“天空飘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网友评论
写的时候没太多考虑能量的正负问题😞有点担心是否给年轻人带来负面影响……
01
第一个观点:大部分工作本来就没啥前途
任何一个公司的老板和高层,只要他脑壳正常,一定是以赚钱为目的。
小公司老板就不用说了,他肯定主打核心业务,去谈单,去找业务。但是呢,一般还是不止一个人,他就会拉几个核心的所谓“合伙人”,其实就是能谈单、找业务的。当然,小公司也有优秀的,那就需要在产品或服务上下功夫,但这个人员需求肯定也是少的。剩下的就是找几个人支撑业务的发展,比如人事行政、出纳之类,只要你能用就行,管你以后的啥子发展哦。
那大公司呢,如果规模大了,就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分工过细啊。亚当斯密就发明了一个大头针生产的分工方法,第一个人负责进料,第二个人负责拉直,第三个人负责切断,第四个人负责装配,第五个人负责打磨。
这样一来,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而且人员的可替代性增强了,“铁打的营盘流水兵”,你一离职就很容易找一个人来代替你。
对于公司来讲,这其实是好事,可是对于员工来说,简直是个灾难。
大部分老板肯定只想着人员稳定,每天做些重复性的、琐碎性的工作,才不希望你积累人脉和丰厚的技术,因为那样你就跳槽了。
这很残酷,但没法,这是人性和逻辑的演化结果,所以就决定了大部分工作本来就没啥前途。
02
第二个观点:大部分公司都没法给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从理论上来讲,公司为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是有大大的好处的。
为啥呢,因为人是自利的,员工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发展,企业主追求长远的稳定和发展,倘若能真正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那无疑对双方都有好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量的中小公司本身就是风雨飘摇,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根本不具备条件,说实话也没多大必要进行所谓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大公司呢,不少又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所谓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落到实处的也并没有那么多。连相对简单的培训很多都未必有实效,更不用说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生涯规划了。
结论就是,我们必须自己为自己负责,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公司身上。
组织是靠不住的,我其实不建议知识型人才忠于组织,而是应该忠于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公司瞎混,不务正业之类,恰恰相反,这两者是并行不悖的,无论在哪个组织,我们都应尽职恪守,尽量做到最好)
03
第三个观点:大多数人本来就是注定了一辈子为生活操劳
虽然很多人牛皮吹得可以,但月收入过万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就算不错了。
大多数人还是几千块一个月的小白领(尤其是非一线城市),一辈子在大城市能买套房都算可以了。
哪有那么多年薪动不动百万或四五十万的,更不用说那些白手起家、发家致富的了。(我认识的某大型集团HRD也就一年四十多万吧,当然也有更高的,但动不动上百万几百万的一定是少数,除非自己创业成功的)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本来就注定了一辈子为生活操劳,尤其是农村的、小城镇来的,又没什么家庭背景和关系的。
最后说一点,不要轻信所谓的神话,诸如以下标题:
1、90后创业一年赚2亿!
2、山东老农靠此方法年收入百万
3、河北一股民10万起步,一年竟翻1000倍!
等等……
这些标题类似于《河南彩民100元中2.56亿》
当然有存在的事实,但小概率事件就像守株待兔,诱发的是你的惰性!
更多情况下,不是事实,他们要么是无良微商引诱你去做接盘手!要么是券商公司引诱你去开户炒股!要么是某新闻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
我相信,有很多人被微商的标题吸引过,这些标题一上来就给你宣传:高大上的思维、白富美的人生!而且据我研究发现,正能量和微商的发展一脉相承,微商是正能量鸡汤文的爆发地!
所以,冷静思考,踏实做人,我们都是普通人。不了解情况盲目劝你不要安于现状,不要碌碌无为的人和媒体,都是耍流氓!自己掌控好自己的命运,谨防成为牺牲品!
工作的本质即是生产,生产产品与服务,因此忘掉一切职场定律,只记得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