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对自己教育对象的思考与研究,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与其求助于人,不如求助于己,特别的请教对象是自己。
——李镇西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教育工作是这样的,那么教师的阅读和写作,是不是也应该这样?
手头有着李镇西老师的几部作品:《教育为谁》《做zui好的班主任》《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做zui好的老师》《做zui好的家长》《爱心与教育》……
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李镇西老师的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一、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与生活中关联
在李镇西老师的作品当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到一些名家大~师们的句子,可以说李镇西老师的作品当中,对那些教育专家们的阅读,已经形成了一种烙印,能够随时随地运用到自己的文字当中。
而这些文字恰好就是李镇西老师生活当中出现过的故事,这就在告诉我们,对于阅读,只有与生活互相关联,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语言,才能够形成自己的思考,才能够深刻而诚恳。
我们平时的阅读也应该这样,时时刻刻与我们自身的生活相关联,那些美好的瞬间,那些感动的时刻,用那些阅读的理论进行相互的印证,我们的生活才可谓是真实,我们的记录才可谓是深刻。
不管是李镇西老师的作品当中记录的是老师还是学生,记录的是课堂上的故事,还是课外生活中的故事,都是李镇西老师身边出现过的,存在过的。
因为李镇西老师看得过他们,感受过他们,所以就会在文字当中呈现他们。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写作的过程当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只有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去感受到美,去发现的美,才能够把这些美呈现于文字当中。
因为真实,所以朴实。因为真实,所以深刻。因为真实,所以真实。
二、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与梦想牵连
李镇西老师读过一本书,是杨钢先生写的,书中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句子:爱与责任的交织,自~由与梦想的交融,早已积淀为我们特~有的家园文化,它深深地植根到每个人的心里。
因为这样的梦想的使然,使得李镇西老师有了自己的教育信仰:他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学生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
这是李镇西老师朴素而真诚的教育理想。
因为这种教育理想,李镇西老师经常抱书而读,写书而眠,把对教育的思考,对教育的发现,对教育美好瞬间的留存,都形成在自己的教育和思考当中。
我想这是李镇西老师著作对我的深刻的影响,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无论读哪一本书,无论写哪一篇文章,都要想一想自己的教育信仰,想一想自己的教育梦想,把他们融~合其中,做出深入的思考,写下深刻的文字,才是zui好的收获。
三、无论是阅读还是思考,都要有返璞归真的意识
朱永新老师提出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样的理论,李镇西老师也是赞成的。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理念存在,李镇西老师即便是做校长的时候,也依然选择固定几个班上阅读课,为的就是给学校的老师上示范课。
这就是说,李镇西老师的语文教育实践和思考,以及写作,一直没有停止。
这从李镇西老师的大量的作品当中可以感受得到,语文教育与人的精神、情怀、人格密不可分;语文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感~染,自然习惯的养成是语文教师的毕生追求。
有了这样的发现,我们就不难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其实就是教师本人的魅力。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还有写作,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育是很朴实的,回到老师和学生心灵深处,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该笑的时候笑,该热泪盈眶的时候就热泪盈眶,才是本真的语文课。
写到这里的时候,眼睛忽然间就潮湿了,原来,无论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那是李镇西老师的阅读和写字,激荡着我的就是这样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怀——回到语文的起点,规育教育的常识。
总结语:我该怎么做
用较短的时间,把李镇西老师的作品翻阅了一遍,这才想到这次作业的主题:李镇西老师教育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的思考。
想到这个作业主题的时候,忽然间又笑了。
李镇西老师的语文教育,李镇西老师的阅读和写作,给我深刻的感触就是非常朴素,强烈的真实,善良,美好的感触,深深留在我的印象当中,无法挥去。
即便是文学作品,我想,真~善~美的因素,也是无法抛开的存在。
所以,真~善~美是亘古长存的存在,只要奔着这一点,阅读和写作,什么时候都不会留有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