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一个词一旦说了出来,它马上就自己消失了。言说之中哪里有什么永恒的东西呢?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这个事实无需证明,大家直接就能观察到。
28. 语言文字都是无常的,与此相应地,所有的意见和观点也都是一场空。诸如“一切皆梵”、“梵是纯净的”等观念,在实际体验中本就不存在。
29. 再来听听体验有些什么特征吧。要明白,体验意味着“无他”。请聆听这种“一体无他”的特征。
30. “无他”意味着没有其他事物。若臣服于真我之中,所有的执著都被破除了,而唯有真我独自存在。
31. 对真我而言,没有分裂的自我感。这本身就是超然离执的标志。用这些话来表述只是为了让你们能明白。
32. 否则,所要指出的“那个”又如何能用语言来表述呢?通过聆听圣人对大真言(mahavakyas)的解释,人们轻易就能明白。
33. 藉由聆听关于实相的教导,人们应该去寻找无相之梵。为了能领悟,必须亲自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34. 无需说出来,应该反复地思考所指示的“那个”的本质,同时融入其中。因此,有人说,沉默不语是伟大者的严饰。
35. 语言文字已经默然,吠陀于无言之处说着:“非此,非此”(neti,neti)。现在这必须成为实际的真我体验。
36. 如果在获得体验后继续纠缠于臆想和猜测,这是顽固的自我的表现。这基本上是在说:“我是无知的,我什么都不懂。”
。”
37. 而不是说:“我是假的,我说的话是假的,我的所作所为是假的。‘我’和‘我的’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只是妄想。
38. 哪里都找不到‘我’和‘我的’。我的一切言论都完全没有意义。所有这些都出自于外在显现的虚幻本质,而所有的外显都是虚假的。”
39. 显现(Prakriti,Manifestation)和先于显现的“原初本体”(Purusha,Primordial Being)都必然会消失,所以怎么会有独立存在的个体呢?
40. 在一切都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的地方,又怎么会有任何东西剩下来呢?这就像打破沉默而说出“我是沉默的”一样。
41. 所以,现在不要打破沉默。做,但什么都没做;在,但不作为任何东西而存在。这只有通过明辨之力才能领会。
因此,在《给弟子的忠告》的第九章中,名为“关于梵的讲解”的第2小章就结束了。
17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