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往车棚推自行车时,迎面撞见一同事,她一开口就带着惊讶:“呀,终于见到你了!咱们在一个校区,开学到现在居然还没碰过面。”我笑着回应:“可不嘛,这还是咱们第一次见——谁让我最近正处在‘水深火热’里呢。”这话半是玩笑,却也是实打实的现状。
带一年级的孩子,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根本撑不下来,尤其没经历过养育孩子的人,面对这群“小豆豆”,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即便我本身很喜欢孩子,也有过几次带小豆豆的经历,可这段时间仍被折腾得够呛,而这也是办公室十位老师的共同感受。
孩子们的可爱是真的,但规矩意识淡也是真的。往往是你说你的,他们干他们的,这不,光站队这件事就足够让人头疼。明明在教室门口把队伍排得整整齐齐,教他们学会了两列变四列、四列变两列,可不过是下了个楼梯、拐个弯到操场,队伍就瞬间乱作一团。想让他们尽快站好,简直像在“打地鼠”,同事那句“按下葫芦起了瓢”,说的再贴切不过——刚把前面的秩序理顺,后面就有孩子闹起了小矛盾;赶紧去安抚后面,前头又有两个蹲在地上抠地皮、找蚂蚁;还有的骑到同伴身上、抱着别人的腰扯来扯去,能让他们安安静静站着不说话,就已经是“小胜利”了。
就连课间做操,也成了一场“攻坚战”。体育老师大概觉得孩子们天资聪颖,想让他们尽快学会散开、对齐的动作,可整个操场里,最响的永远是一年级老师带着“小蜜蜂”喊到声嘶力竭的声音。好在比起上周,孩子们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只是想让他们完全跟上节奏,至少还得等一个月。
每天忙到傍晚七点多才能到家,收拾完琐事、躺到床上时,往往已经九点多。这时我才有空打开手机,回复家长的信息。一年级家长大多还没从“幼儿园模式”过渡过来,对孩子的关注度极高,发来的消息五花八门:孩子的手被戳了一下、水杯不见了,衣服扣子丢了、作业本找不到了……这些在我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家长和孩子心里,却都是天大的事。我不敢有丝毫怠慢,只能逐条认真回复。
可自己毕竟年纪大了,十点前必须上床休息,否则第二天根本没精力应对这群小豆豆。所以九点半以后的信息,只要不是急事,我都会暂时搁置,等第二天再处理——这点“小自私”,也是为了能好好撑完一天又一天。
眼下,今天的文章还没动笔,手机里家长的信息又在提醒我该回复了。或许这份忙碌会持续很久,但看着“小豆豆”们一天天进步,心里又藏着隐隐的期待:等他们慢慢学会守规矩、懂事理,这份忙碌,也就有了最珍贵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