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解一本书而产生的《短书集》也有写不出来的时刻!比如现在。我能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那些适合的思考和流畅的文笔在最适宜的时刻出现。在什么也写不来的时候,只有“等待”这个决策是最妥当的。我熟悉这种如鲠在喉的情形,这种状况不是第一次出现,以后也会陆续有来。当个人的阅读行进到某一个阶段时,表达会成为一个障碍,而不是自然生成的一个结果。
《短书集》从2014年开启,到现在已经行了5年之久。正如我在阐述《短书集》的介绍时,它是一部“私人阅读记录”。时至今日,这一初衷仍然完整的保留着。《短书集》中的阅读笔记是阅读之后留下的痕迹。当然不能以为日积月累的阅读能为一个人增加些许的智慧。
按照个人具体的感受来讲,持续的阅读是抵抗世界的一个方法,我相信很多人会意识到随着阅读的拓展,阅读带给个人的只有持续叠加的“无知感”,而不是其他。每一本都代表着一个未知之境,在这些书本中游荡,怪只怪自己懂的太少。如果以为阅读能提升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那么阅读功利的一面就显现无遗了。我宁愿说,阅读改变的只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认知水平的真实测量。在这种具体刻度的测量中,一个人的无知、狭隘、愚蠢、丑陋一览无余。
在我看来,阅读是用来“观照”自己的,而不是去指摘、猜测和质疑作者。把对于一本书的怀疑和质疑留给自己吧!在每一本书中看到的回答都或许都会被取而代之,但书中提出的问题会被保留下来,我们继承并受惠于每一本中展示的提问方式。那些伟大的祖先现在依然活着,向我们提出挑战,他们的声音响彻千年,其力量远远超过他们短暂的一生,超出他们生活一生的地域。不论他们来自古希腊、古罗马,还是来自从埃及向荒野进发的部落……这些古老的祖先在不同的地方思考着一些共同的问题,这些恒久的问题依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在那些层层叠叠的回答中,再添加一层自己的回答。这就是我们始终要记得“为什么”之所以重要的缘由。
《短书集》在过去的一年中所作的,就是对阅读对象的“拆解”。我尽自己的可能游荡在每一本书的毛细血管中,并在细枝末节处盘恒许久。除了收获一大堆“为什么”之外,别无所获。我收集了无数的回答方式,却丢失了自己能回答的那一部分。对于书的”拆解“工作进行的相当不顺利,尤其是面对那些超出自己认识领域的未知之境。我之所以用”游荡“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阅读“,正是因为多数时刻我只是客人,而非主人。在一番阅读游历之后,自己能记得的多半只剩下残章断简。以至于有时当我回看那些阅读笔记时,其内容的陌生感连我自己都觉得是应该的。总以为自己写出的阅读笔记与众不同,其实事实上,这些阅读笔记充斥着个人的误解。在阅读笔记重返的那条路上,我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偏见。但除了这些一己之见外,我再也写不出更好的东西来。
“每天都是训练日”是我用了不止七年之久的警语,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却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才被我认识到,在那之前,这样的一句话不过是我招摇撞骗的一句讹言。到现在,我都不能完全认为自己已经全部做到了把每一天都当成训练日。《短书集》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训练场。在这个训练场中所显示的错误全部都是我的。这些错误的举动、错误的思考、以及错误的表达不一定能让我通向什么”所谓的成功“,我回头去看的话,至少在自己所犯的错,已经得到了忠实的记录。在这一点不得不说,《短书集》在记录个人种种错误和错失上做到了我当初未曾预料的效果。对一本书的拆解是我做的,为记录拆解过程而完成的阅读笔记也是我做的,重点的问题是:为什么而拆解呢?很可惜,这个问题是我新进才意识到的。如果这个”为什么“得不到满意的答案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这些拆解都将是徒劳无功,甚至需要无功而返。
我曾讲述过引发我阅读兴趣的不是别的,是《读书》杂志某一期的一篇文章。我模糊的记得那篇文章名为《五月的鲜花》。那是我第一次面对理解能力时表现出自己也能读得懂的惊诧。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不是一回事,兴趣可以随时激发,也会随性地遗弃,而习惯不同,它会成为人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自己回答”为什么“的一个惯常解释。在一个逐渐失序的时代里,阅读可能是保持不那么热情比较好的方式之一。阅读可以让一个人在自己和世界之间划出一道鸿沟出来,世界的光怪陆离对于一个保持阅读习惯的人来讲,多少有点隔岸观火。,当熊熊大火隔岸燃烧时,具备基本常识的人的分析是这样的:当可燃物殆尽时,火也会冷却。不过要指出的是,那些过于热情的书只会让一个人不断的投身熊熊大火中,直至可燃物而不自知。
对于”阅读“的认知和理解,我在《短书集》往昔的历程中都有讲述,从一本书游荡到另一本书中,到现在,我都不认为”阅读“已为我所理解。情况可能恰恰相反,”阅读“这个词语在我面前变得愈发艰深晦涩了。那乃是”无知“覆盖了我大部分游历。除了看到自己的“无知“愈加清晰之外,其他的都会变得模糊起来。这一点用一个有关“侘寂”的故事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千利休在成为著名茶人武野绍鸥弟子之前的“入门考试”。因为要打扫武野绍鸥满是落叶的庭院。千利休先将庭院打扫干净,然后摇晃树木,让些许树叶飘落……
我们可以想象这般侘寂蕴含的场景与动作,一人手执扫帚立于庭院树下,轻轻拍击树干,几片树叶缓缓、缓缓的飘落下,树叶在落下之前,是不会计算自己的落于何处的。在树叶未落地之前,庭院干净,落叶飘飞而已。有一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一次心满意足的阅读体验大概就是这样,不过只是难以遇到而已!也正因如此,持续的阅读努力正是期待这种体验的悄然而至。如果说《短书集》中体现的阅读获得了什么?那我能能告诉你的就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一个在幼儿时期我们常常使用的问句,在历经人生种种之后,又回到我们的面前。又被我们怯生生的不断提起:为什么呢?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