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当下数据触手可及,我们每天,指尖划过无数碎片信息。
这是一个肤浅的时代,也是一个深刻的时代。
为什么我们总会焦虑?为什么精神世界总会荒芜?
2024豆瓣年度评分第一,《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如同一座灯塔。
它照亮了,知识和书籍沉淀的永恒价值。
这是一个资深的书虫,从高校校园走出,去政府部门挂职。
在文旅局以副局长的身份,承接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的历程。
这也是,理想和现实碰撞中,怎么取舍与平衡。
我想,一个资深的读书者,都要读一读这本书。
其中,有着读书人的理想,也有着读书人的失落,也有着读书人的抗争。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作者,是青年网红大学教授——杨素秋。
她是一个少年天才,也是一个文学教授。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她的文笔之优美。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也许你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读过此书,你会收获一个更高维的答案。
01 杨素秋的人生履历
作者杨素秋,是网红高校教授,我们走近她,读一读她。
杨素秋,1984年出生于,陕西安康市汉滨区。
目前,是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授,
她也是,苏州大学博士毕业生。
她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小时候,她的家庭条件一般。
一家四口,住在单位分的宿舍房中。
可她父亲喜爱阅读,家中藏书有5000余本。
这也让她和弟弟,养成了从下热爱阅读的习惯。
也是在父亲的熏陶下,她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
杨素秋,是一个少年天才。
1999年,杨素秋15岁,就开始了陕西师范大学,本硕连读的教育。
之后,她凭借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出色学习能力。
在2006-2010年,于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从2009起,她就在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任教。
讲授文学、美学、艺术等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2020年,国家倡导高校教师,走进政府单位进行挂职工作。
杨素秋获得了,去西安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一年的机会。
也正是在此期间,她牵头建设了碑林区图书馆。
从选址、招商、装修到选书等各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
经历了,从图书馆从无到有全部过程。
这段经历,全部记录在《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里。
这是本纪实文学作品,也是部诚心良心之作。
图书馆一旦被建造出来,便照亮了热爱阅读的心。
这样的光芒,就不会轻易消失。
02 书的核心是什么
这本书讲了什么?
其实,这是一场理想主义者的“逆流之战”。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这是一本,关于“理想主义者如何在现实中造梦”的非虚构作品;
也是一部写给所有爱书人的情书。
杨素秋的笔触,非常的细腻。
有着建立图书馆的种种艰难,有着读书人特有的语言幽默。
有着西安的特色小吃,有着西安的风土人情,还有官场的倾轧斗争。
既有温情,又有落寞。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在书中说:
“关于这个问题,教科书中答案类似,有三大传统功能:
一是保留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二是宣传教育,三是满足和提升群众阅读需求,最大程度实现公益性和平等性……”
她说她要探索教科书以外的答案。
实际上,她所建的区图书馆已经为大家带来了答案。
没有人能不留恋真诚、善良、温柔和坚定,就像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图书馆。
我们也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全面回答:
1、知识的民主化——打破特权的一道壁垒
图书馆是唯一一个,不需要你证明配得上,就能进入的地方。
2、精神的栖息地——对抗孤独的方舟
在图书馆,没有KPI,有的只是翻书声和呼吸声。
在这里,孤独不可耻,是被允许的。
3、社会的粘合剂——重建后温度的回归
杨素秋发现:当人们共同守护一个空间时,冷漠的都市忽然就有了温度。
4、文明的基因库——抵抗遗忘的战斗
图书馆是文明的备份,只要它存在,人类就还有重启的可能。
本次事件,获得央视《新闻周刊》、腾讯谷雨工作室的关注和报道。
杨素秋被誉为“公共选书人”。
图书馆的建设,看似跟普通建筑没有区别,实际上其中大有文章。
正所谓: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
杨素秋说,“在皮囊和灵魂之间,我们选择灵魂”。
这也是她这位高校教授,在这次建设图书馆中,最大的贡献和最大的收益。
也是,她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03天堂该有的模样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可如果我们真的从零开始,来建造一座图书馆。
“天堂”,是否注定是被现实打破的幻象?
当读完《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你就会得到真正的答案。
阅读这件小事,它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走进图书馆,就是一方温暖的天地。
图书馆的光一旦被点亮,就不会轻易熄灭。
当世界充满噪音时,我们该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
答案就在,《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