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成长分享842天 2020-10-27
“赢了”孩子,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来战胜孩子。
而“赢得”孩子,是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也就是用和善坚定的态度与孩子合作,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赢了”孩子,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
而“赢得”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家长理解他们的想法。当他们觉得被理解的时候就会更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和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孩子感到被我们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才更可能会听我们说,才会心甘情愿的与我们家长合作。
那么,我们怎么“赢得”孩子呢?
1、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一定要向孩子核实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2、表达出对孩子的共情。共情并不表示我们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我们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此时我们告诉孩子,我们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那么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如果我们真诚而和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我们说。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为了避免将来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问孩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例如:孩子放学回来说:老师批评他了。
第一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让老师批评你呢?”
第二步:表达对孩子的共情。“嗯,老师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你,你觉得很丢脸,是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没考好,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表达出对孩子的共情,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第三步: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嗯,我理解你,你不是故意的,你也不想那么做,是吗?”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你想一想,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犯同样错误……”
如果孩子没有想法,说“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是一个很会解决问题的人,我知道你一定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再碰头,看看能想出了什么好的办法。”
这样,引导孩子,直到与孩子达成共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