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己

作者: 蓝小歌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20:48 被阅读183次

我记得舒淇在电影《玻璃樽》里说过一句话:“谁会给你安全感?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每一个人的归宿,不在别处,而是在自己身上。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法》第一章里详细地阐述了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的背后是什么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

买房了就一定能够获得安全感吗?

我们总以为买了房子,就有安全感,所以在年少时,不惜放弃了梦想,卯足了劲往大城市奔,希望通过年轻的资本换取一套房子的首付,但再豪华的房子都无法给我们带来永久的安全感。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小强和小明同一个专业毕业,在同一家企业工作。两三年后,他们都有了买房的想法,小强决定先买房,而小明决定拿钱来投资自己。几年后,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对比,小强虽然买了房,却因此背上了几十年的房贷,不敢轻易跳槽,甚至减少了自己的社交,生活过得一般。但是小明,用当时的积蓄来投资自己,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10年之后,小强在原来的公司做到了经理的位置,年薪大概20万,而小明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和积累,和朋友一起创业,有了股份,年薪大概68万,这个时候买房对小明来说,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非但没有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只会越来越好。

或许我们都可以从小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买房来获取安全感,于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付了房子的首付,生活却从此捉襟见肘。

我们总以为自己缺什么,都可以通过物质来填补,但这无异于治标不治本,一套房子买不回我们的安全感。在这个物价疯长的时代,房价只会越来越高,你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不止房贷,还有家庭。

萧秋水老师在《进阶》里说:“你可以不买房,但你要有买房的能力”。这个能力扎实地住在你的身体里,不管是生活出现了困境,还是面临飞速发展的社会,这个能力能帮助你抵挡生活的风险,也能让你快速地学习到新知识,不至于被时代抛弃。

稳定的工作带来的不一定是安全感,还有危机

前段时间,唐山一位收费站的大姐在网络上走红了。起因是当地政府进行了城市规划,把之前的收费站拆了,大姐被失业了。失业后的大姐说了一句话:“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东西。”

看似稳定的铁饭碗,总以为可以守着这个方寸之地,安稳地过好一生,却不曾想,这个温室里隐藏着暴风雨,稍不留意被时代狠狠地抛弃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不能给你带来安全感,很有可能是给你带来危机。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法》向我们阐述了很多倍安全感囚禁的例子,因为依赖着稳定的环境,害怕挑战和冒险,最终有可能平庸一生,也有可能被社会淘汰。

因为内心缺失安全感,所以不敢离开稳定的生活环境,也就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一旦工作出现了变故,就只能仰天长叹。

男人能给你的不一定是安全感,还有伤害

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对张柏芝说:“我养你”,引得一代女神潸然泪下。这一句“我养你”是天下多少少女的心愿,同时也反应了我们在找对象时,是为能弥补内心的安全感。

但是把情感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不仅给别人造成了负担,也抽空了自己的能量,一旦别人的回应稍有差池,你就陷入了无尽的恐慌中。真正的爱就如同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法》里说的:“爱有两种,一种是死死地拽在手里,一种是轻轻地托于掌心。”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在感情里也是独立的,他的加入会给你的生活锦上添花,他没有出现,你自己也可以活得熠熠生辉。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那安全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身的安全感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法》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古典老师在书中提到关于安全感的三个真相:

恐惧事情本身

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真正的恐惧,使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凡事都踟蹰不前。

既然知道了源头,那我们就要通过日常的训练去提升我们的安全感,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小范围地冒一下险:在安全的范围内,尝试着去做一件以前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独自出去旅行一次或者给自己想打电话一直却没有打的人打一个电话。总而言之,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做一个尝试。

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只要我们还生活在温室的空间了,有没有办法去尝试新的东西。你只有跳出了舒适区,比如父母过度地关心,一份简单稳定的工作,一张可以随意刷的卡等等。

做一个恐惧保险箱:当你有勇气把自己恐惧的事情写出来的时,已经成功一半了。古典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提升安全感,就把自己恐惧的事情(至少要写10条)写在一张纸上,找一个安全的或者信任的人,做我们的恐惧保险箱,把这张纸叠好放到这个地方,确保没有其他人知道,然后告诉自己这些事情有可能要发生,但当前你需要去做自己的事情,做完之后会回来拿走自己的恐惧。这个时候,你会奇妙地发现,自己的内心舒坦了很多,当你再回到保险箱去看时,又是另外一种心情了。

这个方法,大家不妨可以试一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安全感。

做成功日记:人需要鼓励才更有斗志,不要忽视微小的成就,每一个小成功都可以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时不时拿出来看一下,告诉自己:原来自己也会做这么事情,通过日积月累,自信心就会增加,能够帮助我们去尝试更多的事情。

正视恐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恐惧的事情,适当的示弱,才能走得更远!所以当我们内心有恐惧时坦然地面对它,才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它!

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是个没有安全感,并且缺乏自信的人,或许可以尝试着用古典老师给出的方法,在生活和工作中加以锻炼,想必有一天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内心充实,行动利索的人。

【总结】

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别人可以给予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获得的。所有的一切外在物质都无法填补我们内心的空缺,每一个人的归宿,只有自己!

相关文章

  • 任何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

  • 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

    看过林徽因的一句话特别喜欢: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

  • 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

    时光恍然而过,匆匆又是一年,我们再次伫立于辞旧迎新的路口。 回首旧的一年,风雨彩虹,都已成过去;展望新的一年,归零...

  • 2020-10-30

    “归宿” 指的是一个人最终确定下来的,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任何牵扯到其他人的,都算不上是归宿。归宿是在自己心里。

  • 2020-11-14

    “归宿” 指的是一个人最终确定下来的,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任何牵扯到其他人的,都算不上是归宿。归宿是在自己心里,给自...

  • 任何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己

    白落梅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曾说:“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

  • 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己

    我记得舒淇在电影《玻璃樽》里说过一句话:“谁会给你安全感?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每一个人的归宿,...

  • 最终的归宿

    翻起单身时的照片,不禁感慨万千:以前的自己那么苗条,穿着打扮挺也有品味,名山大川也留下了不少足迹,有点口碑的电影也...

  • 最终的归宿

    最终的归宿 ——竹水 是风的残忍, 是水的挽留, 叶落了。 化为尘土, 随风而动, 美...

  • 最终的归宿

    一个女人最终的归宿是工作,在家歇了一个礼拜,发现在外面工作,就算是打扫卫生也比在家里歇着有意思,在家就是躺着,时间...

网友评论

  • 藏香百合_5a84:对,投资自己才是最安全的投资
  • 好听的暖阳:有理论、有事例、有论述、有方法,真棒
  • 暖暖内含希望之光:老铁通过几个例子道出了安全感的真相,又介绍了一些提升安全感的方法,实用,干货满满👍
  • 剽悍哲鹏:写的棒棒哒,提升安全感的方法很实用👍
  • Alice_曌:猫叔有句话说了,变成更好的自己就是一切问题的关键!——用这句话来诠释安全感也是可以的吧?
  • 雪_snow:安全感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真的只能自己给自己,👍

本文标题: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bi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