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针对鲁宣公不合时令的肆意滥捕,大夫里革引用古训对其进行了教导。
依据古训,里革从四个层面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利用自然的规律维护好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问题。
通俗地讲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这方水土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所以我们要保护、维护好这个家园,这样才能持续养活好这一方人。
里革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遵循了自然生物的生活规律:第一,大寒降,冬眠在土中的动物开始苏醒、活动,水虞开始整理渔网,捕捉大鱼,用于祭祀,目的是使地下的阳气得到宣泄。第二,春季鸟兽孕育,水中生物正在生长,就禁止捕杀鸟兽,所以说春季可以捕鱼但不可捕鸟兽。第三,夏季鸟兽成长,水中之物开始孕育,这时就只能捕捉禽兽,不允许在水中撒网。这是动物都生长规律,我们务必要遵循。
第四,里革对上述三点进行了总结,就是说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破坏生物的生长环境和繁衍后代,要保护幼小的动物,这是为了万物的繁衍生长,这是古人的教导。
最后,里革又把话题转移到宣公身上,现在鱼类正在孕育期,你不让其生长,反而捕杀,实在是贪得无厌。
里革的这番言论简洁有力,切中要害,这就是大气凛然,君子之风,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的君王。
即使是国君,也要遵从天之道、自然之道,不然就会失去民心,自取灭亡。
面对里革的严厉批评,宣公非但没有恼怒,反而是虚心接受,他欣然接受了里革的批评指正,并进行了自我检讨。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
宣公听了这些话以后说:“我有过错,里革便纠正我,不是很好的吗?这是一挂很有意义的网,它使我认识到古代治理天下的方法,让主管官吏把它藏好,使我永远不忘里革的规谏。”
谂【shěn】:是谏言的意思。“使有司藏之”是具体措施,“使吾无忘谂”是目的意图。这表现了宣公不仅口头上接受谏言,而且实际上执行谏言。
宣公作为君王能够从谏如流、虚心纳谏、知错必改,应该值得褒扬。
不过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个人的一句话直接把文章升华到了一个高度并将其推向了高潮。
说这话的人是谁呢?是一名名叫存的乐师,此时他正站在鲁宣公的身旁。
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有个名叫存的乐师在旁伺候宣公,说道:“保存这个网,还不如将里革安置在身边,这样就更不会忘记他的规谏了。
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有峰回路转,山外有山之意味,它暗示国君,如果真的虚心纳谏,那就不仅要重视物鉴,更要重视人鉴;不仅不要忘记这一次的谏言,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所有正确的谏言。
这个故事至此已经结束了,然而故事里面所蕴含的深意却始终令人回味,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是因为它阐明了古已有之的生态文明的问题。
捕鱼本是一件小事,然而一张小小的渔网,却引发了鲁国大夫里革的一篇长篇阔论,事虽小,里面却隐含着治国的道理,作为君王,应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时间,绝对不可用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方式没有节制地开发,开发利用大自然要顺时有度、适可而止。
万物生长繁衍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必须观察研究,并且尊重自然规律,依时而作,才能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治国更是要顺应自然,了解自然,从天人合一的古代智慧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