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地理.人文
以史为鉴,我们究竟能获得什么(一)。

以史为鉴,我们究竟能获得什么(一)。

作者: 彼岸_lch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23:37 被阅读1次

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我想后面我会陆续谈一谈对一些历史片段或者历史人物的感悟。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这句话是贞观17年李世民在魏徵病逝后难掩心中的悲恸之情而发出的感慨,唐太宗以魏徵为人鉴,明辨得失,每每在其人性另外的一面想要大展身手的时候魏徵总能适时的进行制止。《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以为明,何以为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除了“以人为鉴”,唐太宗更是始终贯彻坚持“以史为鉴”,在唐朝统一天下后,李世民并没有沉浸在自满和喜悦之中,而是时刻拿隋朝的快速衰亡来警示自己。

“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纵观茫茫历史洪流,很多帝王都是早期成就一番盛世,但是后期却往往虎头蛇尾。如开创开元之治的唐玄宗李隆基,又如完成嘉靖中兴的明世宗朱厚熜等等。而唐太宗正是靠着“以人为鉴”和“以史为鉴”才成就了长达22年之久的“贞观盛世”,也同时为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打下了坚持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 598年 - 649年 )

那么将镜头拉回我们当代,以史为鉴,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呢?在如今这个实用主义盛行,快速消费品猖獗的时代,我们又为什么要读历史呢?

小时候的事情很多我都不记得了,但是至今我还记得小学时候我老爸跟我讲《东周列国传》这本书的场景。农民出身的他却嗜书如命,每天挑灯夜读以至于当时我妈一肚子的意见经常吵架。在她看来读书并没有什么用,但是这一点却深深影响了我们几个孩子,待到初中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一读冯梦龙的《春秋列国志》,当时家里还是文言文版,读得是云里雾里,不过也算是一直坚持下来了。

春秋乱世 · 百家争鸣

犹记得读到楚庄王成就霸业的故事的时候,往昔老爸在昏暗的灯光下给我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情景不禁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以前当睡前故事听的历史现在读来却感悟颇深。

韩非子·喻老》记载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诚然,楚庄王利用三年的蛰伏,终成就一方霸主。如《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的成功往往都是经历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磨练和沉淀,有楚庄王之“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有越王勾践之“头悬梁,锥刺股”。参天大树在其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之前必须将自己的树根深深的扎进土地的最深处。所以对于深处当下浮躁社会风气下的我们来说,凡是不必急于求成,有时并不是我们不够优秀,只是我们沉淀的可能还不够。

越是要靠近阳光就越是要把根扎到最深处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以史为鉴,可能当下并不能直接让我们黄金满屋,车马如簇,但是却能给我们一颗澄澈的心。

多少个深夜当你仰望星空,面对漫天繁星浩瀚宇宙,叹息自己怀才不遇,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的飞鸟,用这些悲叹的时间继续丰满自己的羽翼,待到时机成熟,你必将会“一鸣惊人”。

以史为鉴——不忘初心,沉心静气,砥砺前行,静待花开。

相关文章

  • 以史为鉴,我们究竟能获得什么(一)。

    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我想后面我会陆续谈一谈对一些历史片段或者历史人物的感悟。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

  • 文明的坐标 ——初读《易中天中华史》

    吴月竹 人道是 “以史为鉴”,可是同样的镜鉴,照出的,却是不一样的形象;今天的我们,走在它的面前,究竟能够看到怎样...

  • 我们究竟能从MBA教育中获得什么?

    现如今,中国已有数百所MBA院校,MBA教育早已走上蓬勃发展之路。各大院校毕业的商业精英也都在职场上挥斥方遒,不断...

  • 我想破除三个有关历史学的 “迷信”

    壹 历史究竟能不能“借鉴”? 首先我想说,所谓“以史为鉴”,实际上不能成立。 赵匡胤兄弟平定中原使用了“先弱后强”...

  •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近总在思考,人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究竟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当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究...

  • 杂谈(二.)

    空想家终于到家了。 失踪了一个多月的空想家终于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之中。 是什么竟能让他销声匿迹一个月有余。 这究...

  • iOS 逆向工程初探

    应用场景 在了解iOS逆向工程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究竟能做什么,在开发中能够获得哪些帮助?个人觉得有以下四点 促...

  • 典范课程~君子范儿展示

    一年级~洗手、洗脸 探探:究究,今天看起来很有范啊! 究究:那是必须的,我们是示范学子,我们的校训就...

  • 纵览明史,我印象中的人物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借用当年明月的话:以史为鉴,...

  • 我们究竟能教给学生什么

    读书口号、读书名言、黑板报、书法展示、阅读手抄报、好书推荐卡、读书心得体会、图书角管理、亲子阅读剪影,晨诵,举行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史为鉴,我们究竟能获得什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yu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