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242年—297年),字子隐,义兴阳县人。他祖父是三国时期东吴咨议参军周宾,父亲是东吴名将周鲂任鄱阳太守。周处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又过于溺爱,所以缺少管教,导致他脾气十分暴躁。周处长大后,身材魁梧,力气过人,从不读书整天舞枪弄棒,练得一身好武艺。周处本来就脾气暴躁,长大后变本加厉,每天四处游荡,打架斗殴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流氓。
周处家乡附近的南山上,有一只大老虎经常出来吃人和牲畜。当地的猎人多次围捕,都没有成功,猎人们也没有办法。当地还有一座桥,在桥下有一条大蛟(大鳄鱼),也经常袭击人和牲畜,猎人们依旧没有办法。当地人们就把老虎,大蛟和周处统称为“三害”。其中让老百姓最头疼的还是周处。因为老百姓离老虎和大蛟远点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可周处却无处不在。周处并不知道“三害”这件事,也没人敢告诉他。
有一天,周处吃饱喝足后四处闲逛。他发现大家一个个都愁眉苦脸嗨声叹气的,感觉非常奇怪。恰好一个老头经过他就问道:“老头,今年收成不错,大家干嘛愁眉苦脸嗨声叹气的?”老头回答道:“三害没除,我们怎么高兴。”周处一听说“三害”来了兴趣连忙问道:“是哪三害?”老头回答:“南山老虎,水里大蛟,剩一个不就是你吗!”周处听后非常吃惊,没想到大家竟把他当成老虎和大蛟一样的大害。周处虽然喜欢四处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但他的本性并不坏。听说自己竟是“三害”之一,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于是周处就对大家说:“原来是这三害呀,明天我就帮大家除去。”
第二天,周处拿了一把剑上南山去了。老虎虽然很凶残,可周处武功高强,力气又大,不久就把老虎杀了,随后又扒了老虎皮。大家听说后纷纷向他祝贺,周处说:“大家先别祝贺,还有大蛟呢!”说完后,周处就跳到了河里杀大蛟去了。虽然周处武功高强,可水里并不比陆地,诛杀大蛟还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大蛟十分狡猾,在水里四处逃窜,逃了很远,周处追了很远才杀了大蛟,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很长时间。
三天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大家都以为借助周处的力量除去老虎和大蛟就不错了,没想到周处和大蛟同归于尽了,这下“三害”都没了。于是非常高兴,并奔走相告,并且大摆宴席来庆贺。周处回来后,看到大家正在庆贺,这才明白自己被人们痛恨的什么程度。周处很后悔,也很惭愧,决定痛改前非,发愤图强。后来拜了大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周处在陆家住了很长时间,他刻苦读书,学习知识,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不久就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周处文武兼修,终于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做了很大的官。他为官清正,不畏权贵而且兢兢业业,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尊敬,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清官,因此,也受到了权贵的排挤。西晋元康六年(296年),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军西征羌人,寡不敌众,于第二年春天在六陌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据记载,周处擅长史学,他的著作有《吴书》《默语》(这两部书以失传)和《风土记》,其中《风土记》是我国最早记载乞巧节和端午节裹粽子习俗的著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