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从陈世峰联想到如果垃圾人太有欺骗性如何远离?

从陈世峰联想到如果垃圾人太有欺骗性如何远离?

作者: 青桐菲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21:12 被阅读0次
从陈世峰联想到如果垃圾人太有欺骗性如何远离?

      都说远离垃圾人,那如果垃圾人太有欺骗性的话怎么办?

      最近一直沸沸扬扬的江歌案,我也是陆陆续续的从一些大V的公号推文里看到大概情况。当我从一篇文章里看到话题男主的没带口罩照片,我很难相信这个外貌气质堂堂的男子会制造这样的悲剧。

      想到这里我自己一愣,我又问自己,为什么觉得他不会?答案是他外表形象气质给人感觉不像会做这样事的人。

      所以我想如果类似于话题男主的人出现在我面前的话,我会不会被欺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答案让我自己一身冷汗。

      回想起《影响力》那本书里面提到的喜好的这个影响力武器。他的外形及可见的成果,成绩好等等,都是符合了我的喜好标准的。所以对符合我喜好标准的人会多一些容忍和盲信。

      在这个时候,我发现我进入了一种思维定式:以外在形象成果评断一个人外的结果等同于这个人。看到那篇文章里提到在他之前对大学的前女友动手的时候周围的辅导员老师们也觉得这么优秀的一个人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我们都是同一种思维,把在外的结果等同于内在,但真的对等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定式?

      一、社会发展经过物质匮乏到了发展创造的过程,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从“品格”转到了“物质成果”。

      所以欺骗我们的并不是对方这个人是哪种!而只是我们把人套进了我们的简单粗暴的标准概念框里。我们相信的不是他本人,而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外在成果优秀的人一定优秀。

      二、点式思维,捍卫自我认知

      为什么这么容易被外在影响和欺骗呢?这应该是一种点式思维,以点概面吧。优秀的一面也是他,暴力行为的那一面也是他。

      可我们天性喜欢好的,不喜欢不好的。而暴力,发脾气,起冲突都是属于我们不好的的概念。通常我们有两种态度对待我们认为的不好的。一是制止不好行为的发生,改成好的行为。也不管不好行为的起因是什么,反正用劝告威胁或什么发正最终行为好就好。二就是掩耳盗铃,不承认有不好的。反而和指出不好的人杠上。

      我们不愿意接受他的暴力一面因为这会否定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是不对的。我们会认为自己错吗?笑话!所以你不是这样的也得是这样的。

      关于点式思维,捍卫自我认知是经常在各方面发生的。

      和一个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谈起有一次和孩子一起买了三个提拉米苏,说好孩子一个,奶奶一个,妈妈一个。结果吃的时候孩子想要独占,都是自己的,不给其他人吃。孩子妈妈就打开蛋糕踩碎丢进垃圾桶。说那就都别吃。朋友对老婆的举动也很赞成:认为不能纵容孩子的自私。

      我们一起吃饭的女性朋友开始劝说,这种方式有些过激会带来别的伤害,会对孩子种下信念:我不值得拥有,但朋友认为不可能,他认定说好分享你要独占就是自私。

      教育孩子不自私的品德的出发点是好的。关键是这个爸爸妈妈的观点就在点式思维。他一直在捍卫自我的认知:这样就是自私的。我们想象下这种捍卫相当于给自己砌墙,挡住了自己别的视线。当他始终认为孩子这是自私的时候,还能看到孩子作出这个独占的行为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某些需求吗?这个需求可能是对自己喜欢的美好东西的拥有感。

      6岁的孩子正在接触世界中的各种对自己内在世界的建构过程。我们捍卫我们的点式思维以为是让孩子分享了就不自私了,用激烈的行为让孩子得到教训。知道了要分享要守约。但有没有可能同时给孩子种下了“不配拥有”的信念呢?

      为什么他会有两面-痛苦之身

      再换个角度来看看为何平时文质彬彬的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样。在德国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的书中《当下的力量》中提到一个痛苦之身的概念

      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表达和适当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

      它就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都,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语言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摘自《当下的力量》张德芬的导读序)

      虽然不知道陈世峰是怎样的家庭和环境长大的。但我大胆的猜测在他的成长的过程中一定积压了不少的痛苦之身。

      如何解决?

     两个方面,一、如何让自己远离有欺骗性的垃圾人。

      解决方式就只有一个,先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然后拓宽自己的价值观。不死守着自己价值观的对错。眼睛焦点放宽纬度。不再只盯着成果等同个人这个想法,而沉下心真实的去体会对方这个人的点滴,听从内心或者身体细微的提示。

      如果死守着自己的认为一定是对的,那就会容易一叶障目了。

      二、如何不制造出有欺骗性的垃圾人

      陈世峰的事更加让我坚定了现在对于孩子的教导上心理素质健康要和能力教育同步进行。如果非要两种中取其一,我也宁愿选择心理素质健康。我相信一个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是可以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好与不好的问题的。

      而要养育出两面齐发展的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人要提高我们自己的思维高度和广度。我们懂得臣服,放下自我认知的捍卫。虚心的学习,先做到我们自己的心智成长。而对他人更多的去理解和接纳。一切记住情感先行。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他经历的一切以及感受。不给孩子制造痛苦之身。

相关文章

  • 从陈世峰联想到如果垃圾人太有欺骗性如何远离?

    都说远离垃圾人,那如果垃圾人太有欺骗性的话怎么办? 最近一直沸沸扬扬的江歌案,我也是陆陆续续的从一些大...

  • 远离垃圾人

    垃圾人如何远离何为垃圾人?你喜欢讲理,他喜欢玩命! 垃圾人定律,请微笑远离身边的“垃圾人” 你可能没有听过“垃圾人...

  • 江歌案

    关注杀人嫌疑人陈世峰

  • 如何远离“垃圾人”?

    职场上经常会有你的同事、朋友向你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不公正待遇,对发生在自己身上,别人身上事件的愤恨,仿佛那一刻你...

  • 2020-03-13

    意外来的很突然,我都没有想到。 如何逃避无妄之灾,如何远离垃圾人,也是我们要去学习的。 保护自己,远离垃圾人。 不...

  •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乃寻龙点穴千里来龙到头结穴的上乘技术!

    原创:陈益峰。学习:邓从云。 一、陈益峰师傅原文。 陈益峰:如何理解乘金相水,穴土印木 陈益峰 陈益峰风水学传人 ...

  • 江歌案想到的

    到底刘鑫做了什么让陈世峰发狂? 两个女生。一个丧命,一个生不如死,本该是凶手陈世峰受罪的。旁人如何吸取教训...

  • 陈世锋的供述分析

    #陈世峰否认预谋杀人# 抛开所有的是非舆论不谈,仅从陈世峰的供词和法医鉴定来看待事件。 1. 陈世峰在供述中否认蓄...

  • 读者,请拿出你的素质

    前天,江歌案落幕,陈世峰获刑二十年。 早在之前,呼吁陈世峰死刑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有人还说,陈世峰不死,我们都是陪...

  • 与垃圾人争执,只能是自讨苦吃

    垃圾人,顾名思义就是身上很多负面垃圾缠身,需要寻找地方倾倒垃圾的人。如果不幸遇到垃圾人,劝你还是远离他们,免得被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陈世峰联想到如果垃圾人太有欺骗性如何远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be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