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是村上春树以“跑步”为媒介,对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是如何度过约莫四分之一世纪的回忆录。这本书也是村上春树只写自己的书。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日日都坚持跑步,各色各样的思绪从心底涌起……他,是跑者也是作家。

跑者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是一位高度自律的作家。他每天写作4小时,跑步10公里,每周跑六十公里。持续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他每年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比赛。此外,他多次参加铁人三项比赛。是跑步成就了他的自律,也让他成为了一位高产的作家。在书中,他写道,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上:村上春树:作家兼跑者。

是什么成就了作家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是为什么开始写小说的呢?
他之所以开始写小说,纯属偶然,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点半前后,村上春树在神宫球场的外场观众席上,一个人躺在草地上,一边喝着啤酒,不时仰面眺望天空,一边观看棒球比赛。棒球发出悦耳声响的那一刻,仿佛有什么东西静静的从天空中翩然落下,他接住了它。下决心道“对啦,写篇小说试试”。那时候,他连个具体的构思都没有。回到家里,他坐在书桌前,准备动手写小说。这时候发现,自己连一支正儿八经的钢笔都没有,于是去了买回一沓稿纸和一支一千多日元的水手牌钢笔。
高效的行动力
他在春天的时候产生了要写小说的想法,到了秋天,一部二百来页,每页四百字的作品就写完了。而这也是后来那部以《且听风吟》为名出版的作品。可见,村上春树是一位高效的行动者,想要做的事定会立即去做,并快速做完。
顽强的毅力
自第一部作品问世后,村上春树一面经营着店铺,一面写出了第二部不算太长的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期间还穿插着写了几篇短篇小说,还翻译了短篇小说。经营店铺要记账,检查进货,调整员工的日程。自己也钻进吧台后面调制鸡尾酒、烹制菜肴。深更半夜店铺打烊之后,再回到家里,坐在厨房的餐桌前写稿子,一直写到昏昏欲睡。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三年。他觉得自己活过了相当于普通人两倍的人生。当然,每个日子在肉体上都辛苦难熬。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佩服村上春树的高度自律和高效的行动力,还有他顽强的毅力。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他所说的用喜欢的方式做你喜欢的事。因为喜欢,所以一切的坚持与努力成了必然。也才能在干服务业时,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村上春树在写小说方面是有天赋的。他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就让他获得了日本群像新晋小说家的荣誉。
之后,村上春树为了集中精力写小说,关了店铺,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当这部小说写完时,他有了某种感触,觉得找出了自己的小说风格。而这部作品也被村上春树认为是他做为小说家实质上的出发点。他在书中提到,如果他一边经营店铺,一边持续写类似《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那样诉求于感觉的文字。早晚有一天会山穷水尽、才思枯竭。
有规律的生活
从此他开始了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谱而有规律的生活。书中提到,人生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可见他是一位生活非常有规律的作家。而且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长远规划的人。
高度的自律
刚成为小说家那会,他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能将体重保持的恰到好处的方法。也因此他选择了跑步,因为跑步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不需要器具装备,也不必特意赶赴某个场所。所以跑步也因此成了与他写作一起坚持的事。
刚开始跑步时,跑不了太长的距离,跑步时被邻居看到也会很难为情。但跑了一段时间后,就积极的接受了跑步这件事儿,也开始将跑步编进了生活循环,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难为情的感觉也变得淡薄了,在后来几乎四分之一个世纪,每天从不间断地跑步,还参加过好多场比赛。
每天跑步对他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忙就中断跑步的话,那一辈子都无法跑步了。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正是因为他高度的自律,才让他一直坚持跑步,而跑步也促使他跟自律,生活更有规律,写作更高效。也因此,他说小说家应该具备一些资质。
小说家应该具备哪些资质?
第一,才华。接受采访时,常常有人提问:“对小说家来说,最为重要的资质是什么?”无须赘言,当然是才华。倘若毫无文学才华,无论何等热心与努力,恐怕也成不了小说家。说这是必要的资质,毋宁说是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燃料,再出色的汽车也无法开动。
第二,集中力。才华之外,如果再举小说家的重要资质,我将毫不犹豫地举出集中力来。这是将自己拥有的有限的才能汇集,尔后倾注于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没有它,则不足以办成任何大事。好好使用这种力量,就可弥补才华的不足与偏颇。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小时。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虑。我以为,哪怕拥有横溢的才华,哪怕脑子里充满了秒思,假使牙痛不已,那位作家恐怕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因为他的集中力受阻于剧烈的疼痛。
第三,耐力。继集中力之后,必需的是耐力。即便能够一天三四小时集中意识执笔写作,坚持了一个星期,却说“我累坏啦”,这样依然写不出长篇作品来。每天集中精力写作,坚持半载、一载乃至两载,小说家——至少是有志于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必须具有这种耐力。
值得庆幸的是,集中力和耐力与才华不同,可以通过训练于后天获得,可以不断提升其资质。只要每天坐在书桌前,训练将意识倾注于一点,自然就能掌握。每天不间断地写作,集中意识去工作,这些非做不可——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体型,乃是异曲同工。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一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写作和跑步之间其实也有相似之处的
村上春树,作家兼跑者,跑步和写作都是他喜欢做的事情,而这两件事之间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他认为写作长篇小说是一种体力劳动,写文章属于脑力劳动。然而写出一本大部头更近于体力劳动。
他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地。书中提到:假入当初我改行做小说的时候,没有痛下决心开始长跑,我的作品恐怕跟现在写出来的东西有很大不同。究竟会如何不同呢,我可不知道,不过差异肯定存在。所以,要想写小说,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不可。
写作和跑步都是村上春树喜欢做的事情,他在书中写道:并不是有个人跑来找我,劝诱我“你跑步吧”。我就去跑。老实说,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的强弱,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我能够坚持跑步二十年,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所以,我从来没有向周遭的人推荐过跑步。
读了村上春树的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作为一名写作者该有怎么样的生活?村上春树是一位有着健康生活习惯的小说家。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小说家,主要就在于他的高度自律和高效的行动力,而这一切也源于他在用他喜欢的方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才会成为高产的作家。
每一个爱好写作和正在写作的人都应该学学村上春树的这种自律、专注和高效的行动力。因为在任何领域,想要成为顶尖的人才,做一个自律又高效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文章看到这里,你是否知道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如果找到了你喜欢的事,那就如村上春树所说,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做你喜欢的事吧,相信总有一天会让你看到自己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