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不该过圣诞节?该不该过“洋节日”?
这恐怕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年都会在网上引发热议。
每年一到万圣节、复活节、圣诞节等“洋节日”,一大批爱国人士就再也坐不住了。在他们眼中,我们祖国的花朵不该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洋节”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没有传承的意义和必要,应该把更多的创意和花样用在中国传统节日上。
当然也有很多人持另一种观点。中国是个文化大国,理应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华文化同样在海外不断发扬,也有更多外国人开始过起了中国传统节日。从节日入手,让孩子们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帮助他们建立兼容并包的文化理念,何乐而不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诚然,中国传统节日意义深远,我们绝不能让孩子忘却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对于一些风俗,也应当持保留、坚持和发扬的态度。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越来越频繁。等现在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的眼界不可能只局限于一国一域。他们的视野,只会比我们更加开阔;他们的经历,也一定比我们更加丰富。
因而,面对圣诞节等“洋节日”,家长们既不要盲目跟风,也无需排斥到底。
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节日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盛典,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
圣诞节(Christmas)译名为“基督弥撒”, 是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生日的日子。本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节日,后随着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等庆祝方式的出现而广为流传,成为全球性的节日。
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入乡随俗来到中国。如今,互送苹果、带圣诞帽、参加圣诞派对等活动,很多年轻人也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与祝福。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什么节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通过节日,感受本国文化,感受世界文化,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美满。无论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西方的“洋节”,都是经过漫长岁月和自然筛选出的文化“精华”。
我们所要做的是,既让孩子们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也不该避讳和他们讲清西方节日的来龙去脉。在发扬自己民族优良的节日传统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世界各地的节日文化,做到融贯中西。
借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在平凡庸碌的生活中,多给孩子和自己留下一些璀璨的回忆。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成长为一个更美好、更自信、更有生命力、更懂得爱和被爱的人,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吗?
对此,你怎么看?
圣诞甜蜜时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春风十里,
不如一鹿有你;
棉花糖与你相伴,
情商与你相随;
圣诞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