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

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

作者: 阳明悟行学宫 | 来源:发表于2025-02-03 12:05 被阅读0次

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

初释:良知的“虚”就是天的“太虚”。

壶天山人诠释:良知之虚,便是太虚之虚。这一个虚字说的特别精绝,它其实讲的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天人合一呢?是本我的良知。中间的虚名不昧的那个东西与太虚之中的那种太虚,两者之间是相合的,这就是真正的天心人心的相合。而这种至虚的东西,其实也就是真空。因为他做到了真空,它自然能达到妙有,真空妙有两不相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后他从这个层面上对这个良知之虚,心灵之虚,其实就是心灵不昧,也就是空而不空的道理。

应用:这里讲一个营造灵感氛围的一个场景功夫,因为我们往往在做事情的时候,实际上最缺的就是灵感。这个灵感它是怎么来的?其实我们往往是被自己的后天的这种识神意识和理性的逻辑思维,把自己的本我的这种良知给遮蔽住了,所以很难有灵感,全是一些套路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做到先把这些外在的这些理性的东西把它放下,不存任何的一个偏见,在这种虚灵的状态中间,灵感可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相关文章

  • 致良知学习(二)

    【50.8】先生曰:“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

  • 传习录  第二十七天

    “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 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

  • 心的高度决定了世界的高度

    今天学习的良知之虚,就是太虚之虚,良知之无,就是太虚之无性,终于明白了“无为而治”, 中的无是指的什么? 无就是无...

  • 圆融洞彻

    1.良知之昭明灵觉,圆融洞澈,廓然与太虚而同体。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阳明先生 2.这颗...

  • 读《传习录》第二十七天-黄省曾录(2)

    十一、道家的虚是从养生的角度说的,佛教的无是从脱离苦海生死的角度说的,而良知的虚,是上天的太虚,良知的无,就是太虚...

  • 虚·真

    虚·真 太虚之境,存真之门 零丝星缕,也织羽衣 躬耕方寸,可见真心

  • 合天理

    合天理 天之太虚虚无形,大中至正不偏倚。 日月山川民与物,发用流行合天理。 安能不为天障碍?顺其良知发用去。 天地...

  • 致良知(五)

    【51.6】或疑知行不合一,以“知之匪艰”二句为问。 先生曰:“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

  • 悟医道真(八百七十五)

    “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

  • 王阳明及其心学,究竟在谈论什么?

    1 此心光明,世界便一同光明 良知即天理 心即理de本体就是良知。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zv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