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去年九月,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卷上了铺盖行李,兴冲冲地走进这所坐落于高黎贡山的乡村校园,开启了我的乡村教师生涯。虽说我们正值年轻,充满活力,但面对着眼前这一群活力值是我N倍的熊孩子,管理工作还是遇到了很大的挫折。纵使我有三十六计,也招架不住孩子们的旺盛精力呀!
于是乎,我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就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不留神,班上的熊孩子把刚装上的新玻璃打碎了……
刚转回黑板写字,下边的熊孩子又光着脚丫,脚上的拖鞋已经被抛弃到后边去了……
时隔一天,教室背后的塑料扫把要么头不见了,要么腿断了,全部变成了伤残人员……
虽然对于孩子们的调皮行为,有时候的我会感觉火冒三丈,但为了完美变身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我开始见招拆招:先是各种苦口婆心,又是各种身体力行……虽说有一定的效果,但孩子们记得快,忘得也同样快。没过多久,班级管理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把我折腾得有点筋疲力尽了。
正在我一筹莫展,不知所错之时。我加入了青椒计划分科研修中的德育心理课程,并又迈进了一大步,参加了德育心理助教团队。周五,我们又迎来了德育心理课程第三讲。来自凉水井中学,刘烨老师的《化整为零,分工协作》。在刘老师的讲授过程中,一个关键词引发了关于班级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学会偷懒
在进入课堂前,刘老师针对班级管理做了两道测试题:
1、如果担任班主任,你愿意辛苦两个月,半年,还是一年?
2、你们班级同学打扫卫生,从开始到结束,需要多长时间?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
在两次选择中,我的答案分别是一年、一小时。显然,我还没有学会做一名“会偷懒”的老师。然而,偷懒,与会偷懒,这是一个天差地别的问题!
你可以成为一名会偷懒的老师,但你不能成为不负责任的老师。
在这里的会偷懒,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偷懒。而是运用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变得相对轻松,有效。在班级当中,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的最高管理者,更应该发挥管理的职能。如果每一件小事大事,班主任都亲力亲为,那么长此以往,班级对于自己应该不会是件太好的事情。在听过刘老师的分享之后,一方面惊叹凉水井中学的管理制度(在十分钟内结束班级大扫除),另一方面又在反思自己的管理方法。
总而言之,归结为一句话:依据各班级的不同情况,合理设计好班级管理制度,选拔得力的班级管理助手。集中短时间的紧急抓好班委,发挥班委的作用!因为本班的学生是二年级的学生,不能做到完全“放养”。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班级管理方案:
一、班级情况:本班学生为二年级学生,但班上有很多实际年龄偏大的“大学生”(很多学生为边民回流),也有部分年纪小的小学生。加上班级孩子很多为贫困人口、留守儿童,且学校属于封闭式管理,包班教学。学生全部为傈僳族,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较为差,但勤劳勇敢。
二、参加管理抓
1、从“大学生”开始抓,充分发挥“大学生”们的带头作用。以“大”带小,以“大”管“小”。
2、严抓学生卫生习惯,从课堂抓起,从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起。反复先由老师抓起,再发挥“大学生”作用,由大学生重点抓。相互帮助,逐步改善!
3、抓学习习惯,实行一帮一的小老师制度。
4、抓思想教育,逐步普及安全教育、爱国教育、杜绝毒品、校园欺凌等多方面教育。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争取在一段时间内帮助学生适应参加管理,后期发挥学生、班委的力量,逐渐培养学生自觉管理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