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心理
从古籍看巴人的组成和来源①

从古籍看巴人的组成和来源①

作者: 笃行之行 | 来源:发表于2025-03-30 10:12 被阅读0次

挖古籍中的巴人

对于巴的组成、来源及称谓含义,古籍的一些记载给我们提供了线索。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这段文字记载较为详细,但费理解的地方很多,可以作多样化的解读。其一,臷国之民为巫臷民,即为巫民的一部分或一个地区。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上古历史上有没有一个巫人?巫人来自何处?后来怎么转化变迁的?其二,这部分巫臷民为朌姓,如果远古的姓都来自于母族的话,说明大致生活在母系氏族阶段,向父系氏族的转变过程中,母族为朌。如果臷以国称,朌亦当以国称。有巫国,有臷国,有朌国。其三,从生活状况的描述看,他们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四,从《山海经》编写者的角度将臷民纳入了舜的治理范围,由无淫管理,是为臷民国的开始。有人认为巫是我国最古老的居民之一,而巴是朌的转音,自然与巴有联系,甚至演变成为巴人一支的来源。他们源于巫,也就有舜的因素了。

《山海经•海外南经》有云:“虫为蛇,蛇号为鱼。”同时,《山海经•大荒西经》又云:“有互人之国,人面鱼身,蛇乃化为鱼。”

这个地方把虫称为蛇,而把蛇叫作鱼。出现这个现象,应作多方面的揣度。一是语言的问题,可能存在将两种或多支系语言进行对比融合的情形,雅言与土语的不同,导致了称谓的变化。比如今天我们从英语借词将城市公交车称为“巴士”一样。二是反映了认识的不同,可能这个地方的人认为所有的动物都可以归类为虫,并没有去详细区分的必要。这些“虫”下的所有动物都是一样的作用和价值。联系前面巫臷国食谷的记载“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虫百兽都可以和他们和谐相处。三是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认识,才会出现“互人国”的称谓,所谓“互人”,就是可以变化、交换,人面鱼身,人面蛇身,鱼人国、蛇人国都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四是来源于氏族图腾的标识,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族和一个以鱼为图腾的部族和平缔结成了一个“互人国”,不排除实行交换婚姻,两种图腾信仰交互使用,成为共同的图腾,也成为新的联盟部族的人。正因为如此,巴形成之后,才有巴为蛇、巴为鱼等不同释义的来源,也是一种“互人”现象吧。巴也是源于蛇图腾、鱼图腾的不同氏族民。传说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互,从文化上溯源,巴人的一支也可能传自伏羲氏、女娲氏。

《山海经》多处记载“巴为蛇”。如《大荒北经》:“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海内经》:“有巴遂山,渑水出焉。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另外,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休憩

相关文章

  • 2018-12-05

    仔细想想,我的痛苦大概来源于一个人总想赋予自己神性,总是和自己拧巴,和身边人拧巴,和命运拧巴。为什么不能顺其自然听...

  • 古籍版本的更新换代

    最好的古籍版本,以前是宋元时期的善本书,现在主要是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点校本古籍。所以一般看古籍的,就选宋元...

  • 汉字那么美:下里巴人(28)

    “巴”字在甲骨文中,是长着不成比例长臂的人。几千年前,蜀地生活过瘦高的长臂人,常年在林间崖壁攀爬。古籍中称其为“巴...

  • 纠结和开放

    昨晚的拧巴,没有影响今天的心情和身体。从我的世界看世界、从别人的世界看世界,从世界看世界和自己。以点概面...

  • 巴葡的来源和外来词

    前几天我看了一篇关于汉字的文章,看到会意字部分的时候,我想到了葡萄牙语也有一种会意词。当我搜集一些实例的时候,发现...

  • 【深度思考】二次创业,涂料企业成长的烦恼

    来源:巴莫(tuliaojingbamo) 作者:巴莫 从1915年上海开林造漆厂开始,中国近代涂料工业的已有超过...

  • 看哪,这人

    看哪,这人 【来自《独唱团》第一辑。BY:石康】 人的本性 人的一切来源于宇宙,组成人的所有物质宇宙里都有,也许这...

  • 古籍工作所需工具书、资料书

    (一)古籍辞典 1、《简明古籍辞典》胡道静主编齐鲁书社 本书共收辞目1944条,主要介绍了古籍图书和古籍整理等一...

  • “人心不足蛇吞象”,竟还有这么一个传说

    来源:网络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 原本是从《山海经》“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

  • 尼泊尔游记(九)纳加阔特

    我们从巴德岗直接去纳加阔特(Nagarkot),那里是看喜马拉雅山脉日落和日出的最佳地点。 从巴德冈包一辆面包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古籍看巴人的组成和来源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dyv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