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双12的剁手季,除了漫山遍野的补贴,消费券之外,还有知识付费产品也在各种促销。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印象笔记,今天推广的是“5年低至4折”,昨天到前几天推广的是“3年低至5折”,不管哪个都是相当优惠的,比如3年低至5折高级账户好像只需不到150元,于是乎,那就来一个吧,反正都要用,按步操作下去付款时看到端倪,原来醉翁之意并不在酒,这些力度极大的优惠背后是“自动扣款”,不确认的自动续费模式。
你是否觉得这没什么,司空见惯了,比如视频电影APP也都是这样,头一个月极其优惠,如果可以做得更加不加掩饰,其实首月他们也是可以不收费的,只要达到后面的“绑定”的目的。大十几年前我从事过电信运营商(最大的那家)的增值服务工作,它可是这种商业模式的鼻祖,还记得非智能手机时代吗?手机里那个天气预报短信信息,收费的,一收五六七八年十几年,直到你投诉,它最初也没经过咱同意的。这个产业链的公司靠这个方式,生存到了4G时代还在收割这些费用。
看到这里,也因为还有大半年才到期,没有继续付款购买,一则常年期至少有3次机会可以享受到这个优惠,4.23世界读书日,双11,双12,或许还有其他促销,力度差一些而已,只要是刚需是要用的,贵一点便宜一点关系不大,就像投资,你看好这个企业,想要买入,贵一点平一点都没所谓,咱也没能力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二则对于目前哪怕是独角兽企业的三五年发展运营生命周期,也留了点保留看法,五年后他们还在吗?一纸政策,一句言论都可能乾坤大转,参考最近的jacky马。再说了应用类的工具只会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多。再进一步,用学到的投资角度来思考,如果把这小几百元随便买个基金或小额定投进行复利,五年后是怎样。
有空检查下,各种自动扣费的业务吧,应该还不少,这是卷土重来的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