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妈妈的态度不仅影响孩子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道德发展。妈妈会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大量的实践材料。孩子的各种行为都受妈妈态度的影响和强化。孩子处理事物的方式,对待人际关系的方式,自尊、自信、自主性、意志力等都与妈妈的态度有关。
妈妈对孩子的态度不仅影响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习,也影响孩子其他能力和人格的发展。如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能力、独立能力等。人的这些能力是在童年时代奠定下基础的,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妈妈是用温和的态度鼓励孩子去和其他孩子交往,还是限制孩子的交往;是有意让孩子在某种环境受到挫折,得到锻炼,还是把孩子保护起来,害怕孩子受到挫折;当孩子受到挫折是帮助、鼓励孩子,还是讽刺、嘲笑、忽视孩子,甚至让孩子在挫折面前逃避,都将对孩子造成重大的影响。
妈妈对孩子持有消极粗暴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不良或不健康的方面发展,妈妈对孩子持有积极温和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在妈妈温和的态度下,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在社会能力方面才能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向,建立起自信心,从而很好的发展出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发现孩子犯了错时,妈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讲清楚问题的后果,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当然还可以用温和的语气进行适当的批评。
很多妈妈也想用温和的态度对孩子,但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妈妈要怎么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1.妈妈要控制情绪,平衡心态。当孩子犯了错误或做出一些令妈妈难以接受的行为时,有些妈妈一时过于激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打断甚至不听孩子的解释,就对孩子采取训斥或粗暴的打骂。的确,孩子在妈妈的大吼大叫下,或许会表现得听话、服从,但这样的手段会使妈妈逐渐无法控制局面。初期会让孩子的受到惊吓,影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发育。逐渐就会使孩子有错也不向妈妈说,采取隐瞒、撒谎等方法来逃避妈妈的斥骂,久而久之也会像妈妈一样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别人。
2.要学会对孩子的错误“冷处理”。妈妈打骂孩子往往是自己急了的时候,因此要学会“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在自己着急、上火、生气时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气,等心情平静了再教育孩子。而当孩子也处于生气、激动的时候,也不适宜进行教育,应该等孩子平静下来再用温和的态度进行教育。这样才能防止粗暴型教育,才能冷静地、客观地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
3.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感染孩子。妈妈还应该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那样会使孩子处在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受到妈妈的消极情绪影响而导致情绪上也发生变化。
总之,妈妈需要用温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当妈妈为孩子的错误烦恼时,不妨静下心来,平静地分析孩子的错误,用温和的态度耐心地对待孩子,只有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才能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