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回家吃饭,牛正道又和老婆吵了一架。准确地说是,老婆和他吵了一架。原因是前几天,牛正道背着她借给自己的弟弟牛正义两万元翻盖房子。
父亲去世的时候,弟弟还没结婚,牛正道和弟弟妹妹都还住在一个院子里。可是弟弟结婚后,旧家的院子明显是住不下了。于是,牛正道主动提出搬出去住,在新批的宅基地上盖了几间房,弟弟一家就住在了旧院子里。前几天,弟弟来找他,说想把旧家翻盖一下,手头钱不够,能不能借一点。
“都住了好几十年了,下雨都漏水,是该翻盖了。还差多少?”
“差个三四万吧。”
弟弟常年在家务农,农闲时出去打点零工。牛正道知道他也没多少钱:“我手头上也没那么多,虽说是每个月发工资,一家人吃喝完了也不剩多少。我先给你拿两万,你先开工,不够再想办法。”
“好的,哥,我也知道你不容易。嫂子那你准备怎么说?”牛正义知道哥哥家里也不宽裕,又害怕因为借钱影响到哥哥嫂子的关系。
“没事,你嫂子那我来跟他说。”说是这么说,牛正道自己也没想好怎么跟老婆说。
中午吃饭的时候,牛正道把弟弟借钱的事告诉了老婆吴翠芬。不过,说完他就后悔了。不是后悔把这件事告诉老婆,该说的总是要说,他后悔是吃饭的时候说,搞得一顿饭都没吃好。
“你有没有把我放在心上,借钱这么大的事都不跟我说一声!你光想着你兄弟,有没想过我们娘俩怎么过?”吴翠芬一边哭一边说:“在这个家里哪还有我说话的份儿,不就是因为你是吃国家饭的吗?可你别忘了,是我给你生了你们牛家的根儿,老二那可是个姑娘。”
吴翠芬还在絮絮叨叨地哭骂,牛正道已经没兴趣听下去了。他知道,自己的老婆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总体上还是懂事理的,平常和兄弟弟妹相处的也还不错,但就是在钱上特别计较。所以他才没和她商量,而是来了个先斩后奏。当然,这也不能怪她,家里确实也不宽裕。
“吃完了,我去学校了。钱是我挣的,我也知道怎么花,放心吧,饿不死你们。”牛正道放下碗朝门外走去。“别忘了把猪喂一下。”走到院子门口,又朝门里补了一句。
来到学校,离下午上班的时间还早。平常吃完饭,他都会睡一觉再来学校。今天因为不想听老婆唠叨,才来的这么早。牛正道准备坐在椅子上眯一会儿。刚有点睡意,裤子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拿出来一看,是镇教育管理中心的王主任。
“王主任,您好啊!”
“牛校长,你好啊。中午打电话打扰你休息了。是这样,明天上午麻烦你来镇里跑一趟,有个事要和你商量下。”
“好的好的,肯定到。上午8点半,我在办公室门口等您。”
挂了电话,牛正道心里开始打鼓:宋家庄小学是镇里最小的一所小学,他这个校长也不会搞什么人情关系,地位自然也是最低的。平常镇上的领导很少直接给他打电话,怎么突然要他去镇里呢?一般开会都会好几天通知啊,就算有啥通知不能电话里说吗?难道是想让自己去镇上工作?以前倒是有两次机会调到镇上小学工作,可最后都因为领导另有人选而作罢。搞了两次,牛正道有点失望了,再加上自己也没求什么进步,也就不在打这个主意了。
算了,不瞎猜了,有啥事明天自然就知道了。起来擦了把脸,开始准备下午上课的内容。
晚上回到家,吴翠芬正在擀面片,准备晚饭。儿子在镇上读初中,两个周末才回家一次,所以晚上吃饭的就夫妻两个人。牛正道本想洗洗手去帮忙,又想到中午毕竟吵了一架,这样过去挺没面子的,就打开电视看起了新闻。
“回来了?待会吃饭跟你商量个事啊。”
“嗯”牛正道不知道是不是还是借钱的事,听口气似乎不像。本来还在为中午吵架的事别扭,听到老婆先给自己说话,牛正道心里倒有些内疚,突然觉得这事不应该瞒着老婆的。想到这,牛正道走到案板前准备打个下手。
“不用再沾手了,一会儿就好”吴翠芬又把他赶回了电视机前。
吃饭的时候,牛正道才知道老婆跟他商量的是什么事。
“听邻家王奶奶说,咱村的宋小宝在北京承包了一个工程,已经从村子里找了好几个劳力过去了,听说给的钱不少。反正暑假两个月你不用上班,不如去北京工地上干两个月,还不拿个四五千回来?”吴翠芬征求牛正道的意见:“就是不知道你这身板能不能受得了?”
大学毕业后,除了自家地里的农活儿,牛正道就没干过什么体力活儿了,再加上年纪也不小了,不知道还行不行。不过两个月四五千块钱,还是让他有点动心,相当于又多拿了三个月的工资。“行啊,就是家里的事就要你一个人操心啦。”
“家里能有多少事儿啊,不就是地里那点活儿嘛,我一个人行。”
家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好了,弟弟借钱的事老婆也不再提了。牛正道心想:钱还真是个好东西,有了钱好多矛盾一下子就解决了,要不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