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王尔碑”这个名字的时候,她已经去世了。我知道“王尔碑”的名字后面,总是缀着“先生”两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把一位女性称为“先生”,是表达一种至高的敬意。这是对一位优秀、杰出的女性的肯定和赞美。
尔碑先生是诗人、作家,她不但作品好,人品也很好。一个人的作品写得好不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人品好不好。人品好坏,是通过别人的评价得来的,不是自己给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人们大多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也爱参与到对别人的议论中。
我没有见过尔碑先生,但读过她的诗,也看过不少关于她的文章、关于她的诗。蒋明英老师写了一首关于尔碑先生的诗,只有三行,选在她的《三行诗集》里。题目就叫《女诗人王尔碑》:
一双纯净的眼睛
写天的姿态,山的风度
一个宁静的湖
23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两个音同字不同的“净”“静”字。我从这首诗中,隐约看到尔碑先生心地纯良、性格沉稳、待人和善。这样的人看似柔弱,实则坚强;这样的人看似普通,却并不普遍;这样的人赢得别人尊重,是因为她的不张扬、她的心地善良。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都有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总说自己的好,不记得别人的情;总想让自己过得好,不会想到也给别人活下去的机会。这样的人,肯定不可能会像尔碑先生这样,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人还在念她的好,就连我这样不认识她、不了解她的人,都愿意加入进来,通过读她的作品、通过别人对她的评论,感受到一些温暖,学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接受到一点正能量。我想,这就是一个人的价值。
关于王尔碑先生的文章,点开我们每月十月文学社的平台《头视界》,就有好几篇:有刘小革老师写的《溪水叮咚:读王尔碑先生〈云溪笔记〉有感》,有萧开秀老师写的《有幸:怀念尔碑老师》,有林赶秋老师写的《女诗人蒋明英散记》,以及我们每月十五文学社的同仁们,在尔碑先生逝世后悼念她的诗。这些文字,无论是写读尔碑先生的书的评论,还是写与她的接触、相处,都充满了浓烈的感情。
尔碑先生从1947年到2007年,她的诗文创作已延续了60个春秋;她从文学少女,走进文学祖母的行列;她被诗坛誉为“四川冰心”“当代李清照”“散文诗皇后”;她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王婆婆”。这不但是尔碑先生晚年保持简约质朴的生活状态,她的诗与文写得很有特点、写得比很多人优秀,更重要的是,她的为人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想这就是她被人称为“先生”、她在去世后依然被人们记得的缘由。
意想不到的是,尔碑先生竟然是盐亭人,虽然与我不同县籍,但应该算是老乡。我更应该以尔碑先生为榜样,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带给这个世界更多温暖和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