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阳明心学
读‘传习录’ 05 有心之为与无心为之

读‘传习录’ 05 有心之为与无心为之

作者: 振之 | 来源:发表于2017-01-18 11:39 被阅读6次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凊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谬。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注:凊(qìng)清凉之意。


读书笔记

郑朝朔与徐爱的疑问是类似的。他问阳明先生,至善有没有从事物上去寻求的案例呢?阳明先生的总体理论都是从自己家上去修行。“存天理去人欲”正是阳明心学的修行法门。所以阳明先生让郑举了例子来说说看。

郑说:比如从侍奉父母这件事上,寒暑两季,应该如何奉养父母这些事上应该要寻求一个方法达到至善。所以这个事上有学问的思辩的功夫。

阳明先生说:奉养的方法一两天就能讲完了,哪里还需要用到学问思辩?天冷了,天热了,只要你自己的心里是存天理去掉自己的私欲,你自然知道如何去奉养父母。

这里阳明先生说了一句特别容易触动的话:

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这就是一个是用心一个不用心的区别。我们来看一则禅宗公案:

禅宗公案里有一桩磨镜台的故事。唐玄宗年间,怀让法师结庐南岳观音庵,聚徒说法。观音庵旁有一草庵,住着一位从四川来的和尚,法名道一。道一和尚每天只做一件事:跏趺坐禅。一天怀让和尚问道一每天这么打坐是为了什么?道一答道:成佛。第二天,怀让那了一块砖,坐在道一身旁,使劲的磨。不久道一好奇的问怀让:你磨砖为什么?怀让答:磨作镜。道一一听乐了继续问道:“磨砖岂能成镜?”。怀让见禅机已到,便答道:坐禅岂能成佛?道一顿时若有所悟,如大梦初醒。

如果修行不是在心上,而是在事上,那么这些事就不可避免会变成一种例行公事的规矩,然后这些规矩就会变成缠在人身上的枷锁。这不光不会让我达到至善,反而会让我们远离我们的目标。

相关文章

  • 读‘传习录’ 05 有心之为与无心为之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 有心无心

    无心之过,无心之错 有心为之,有心错之 无心亦有心,有心却无心 无心之初是为言之 无心之过是为避之 无心之错是为忆...

  • 本勿有

    无心化有心,有心化无心,心之所向,念与不念,有心与无心,本勿有。有时没有时,欲万物之念,皆为万物之迷离,醉迷离。化...

  • 美好的爱情是找不到的,爱的背后永远都是煎熬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有心的人得到称之为手段,无心的人得到称之为缘分。男为手段愁,女为缘分狂。接下来剖析为什...

  • 有心与无心

    冬日,暖洋洋的。 几个女人正忙着做粉皮:搅锅,揭锅,晾晒。九岁的小函在一旁玩耍。 “小函,想叫妈妈生个弟弟,还是妹...

  • 有心与无心

    我从无心到有心,区别最大的是心细,留意,多想事的前后。整理手提包,把不需要的都不带,带上必须的,简洁且实用。...

  • 有心与无心

    有一天在车上,有个人别了司机一下,司机各种不爽,我心里也有评判升起,怎么这么点事就生气恼火成这样? 好在好在,那个...

  • 有心与无心

    走在路上,脚步不紧不慢,比较悠闲。(正好没什么事需要去处理、完成。)就在此心境下,抓拍到了身边的风景!鲜...

  • 有心与无心

    昨天在湖光山色中自己看了张艺谋的电影《影》,今天和朋友一起在k11看电影《亡命救护车》。 貌似毫无干系的电...

  • 人生四相,你是哪一相

    人生而为人,大致有四种品相:极品为有心有相,上品为有心无相,中品为有相无心,下品为无心无相。 有心有相者,极为稀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传习录’ 05 有心之为与无心为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nv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