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志于20250822学习《法譬如水》第276集《四等心》笔记:
1、生生世世,广四等心,即诸法平等、发心平等、道心平等、慈悲平等。
2、人人皆有真如本性,若能体悟自性平等,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不执人我、善恶分别,方能与诸法平等之理相应。
3、发心要发平等,心爱无大小、亲疏之分,只要是出自真诚,就能肤慰人心。
4、道心平等,不执着高下深浅,凡合正理皆可行,落实于日常行得通,就是真道。
5、慈悲须具尊重心,不仅是施与众生,亦重学道间的观照,彼此平等、互敬互重,方为「慈悲平等」。
6、孔子与弟子乘马车讲学途中,遇一六七岁小孩堆土挡路,称 “前有城池”,让他们绕道。子贡呵斥小孩,小孩反问 “该城躲车还是车躲城”。孔子认可小孩有理,上前施礼请求借路,小孩却接连发问,问孔子眉毛数量、天上星星颗数、太阳何时近何时远,孔子均答不上来,便诚恳拜小孩为师。之后,孔子以此教导弟子要实事求是、虚心向学,牢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日本九州的女子学校在面试时,会观察应聘者拿筷子的方式以及能否用筷子夹豆腐,以此关注生活细节。这体现出日本注重拿筷子、端碗、穿衣、走路等生活教育,说明生活教育并非肤浅,人需从基础生活学起,且在生活中要学平等观,道无大小,行得通便是真道。
偈曰:
诸法平等自性同,
发心平等慰众生。
道心平等无深浅,
慈悲平等礼尊重。
——无限感恩上人开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