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山东科技大学婚姻育儿简书电影
《起跑线》:你认为的精英教育,正在摧毁孩子的未来

《起跑线》:你认为的精英教育,正在摧毁孩子的未来

作者: 匹诺曹的真我国度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15:21 被阅读27次
《起跑线》:你认为的精英教育,正在摧毁孩子的未来

又一部印度神剧——《起跑线》刷爆了大家的眼球。

很多人惊呼:扎心了!

印度这些教育问题,中国也存在。

印度父母的焦虑,反映到中国父母身上,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当你带着深深地认同感看完这部电影时,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呢?

                      1

拉吉是印度德里市月光集市服装店的老板。

他和妻子米图属于印度的“新中产”,他们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皮雅。

米图对他们唯一的女儿宠爱有加,并立志要将皮雅送入教育资源丰厚的私立学校。

而后,他们从原来的居住区搬到了上流社会的富人区。

在拉吉夫妇举办的私人晚宴上,拉吉蹩脚的英语遭到了“上流人士”的嘲笑。

在儿童乐园中,皮雅因说印度语而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排挤。

英语在印度真的这么重要吗?

对,英语在印度代表着阶级。说英语,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门槛。

米图无法忍受众人鄙夷的目光和讽刺的话语,从那以后,她严格要求拉吉和皮雅必须说英语。

英语作为国际性交流语言,在中国也成为了很多家长培养精英孩子的必学课程。

但是我想问问大家,教孩子学国学的家长,有没有?

印度与中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的瑰宝。

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以史为鉴,规范自己的言行。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让孩子学习、传承呢?

近百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有很多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我们要学习过来,为我所用。

但是,我们不应该让西方文化,过度地侵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地学习。

2017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及考试分数的“大科”地位。

同时,中小学语文教材也加大了古诗文的比重,小学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51.7%

这是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重视中国文化,要从孩子抓起。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而积累学问最好的方法就是扩大阅读量。

阅读不仅能提升孩子的素养,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当有一天,他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时,会挺直腰杆,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2

拉吉和米图为了能让皮雅顺利考入私立学校,带着孩子一起来到了课外辅导机构。

顾问告知拉吉夫妇,你们来晚了,有很多父母在怀孕初期就开始为孩子准备了。

顾问说,为了缩小皮雅与其他小朋友的差距,不仅她自己要学习,你们家长也要参加培训,从服饰搭配到言谈举止,你们必须尽快脱胎换骨。

除此之外,这对儿夫妻还利用女儿报名后、录取前的一段时间,到印度各地拜佛求神,希望各路神仙能满足他们的小小愿望。

当他们拜完最后一位神仙时,拉吉有些后悔了,因为他害怕神仙之间互相推搡,不愿帮忙。

我觉得,神仙也是有脾气的,拉吉你拜了那么多庙门儿,到底有没有尊重过我?

宝爸宝妈们,你们是否觉得迷茫、焦虑的拉吉夫妇与我们自己,或者与我们周围的朋友非常相似?

我的朋友,果果妈妈,她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焦虑型”家长。

邻居家的美美学舞蹈了,她给果果报名了;小区里的依依学美术了,她也给果果报名了;幼儿园的朵朵学钢琴了,她又给果果报名了。

两年下来,果果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什么都没学好。

而在这两年中,她从没问过果果的意愿,果果喜欢学什么,讨厌学什么她全然不管。

让果果学兴趣班,只是为了抚平她自己的焦虑。

家长的焦虑,正在毁掉孩子。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总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一项技能;有的家长盲目攀比,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

最后就是,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给孩子带来了挫败感,使他越来越恐慌,越来越自卑。

因此,不要总是焦急地催促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而应该帮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知识体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放松心情,孩子才更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3

拉吉和米图很痛苦,因为诸神没帮他们实现愿望——皮雅被4所私立学校拒绝了。

但是,这不是皮雅的问题,而是拉吉的问题。

因为,学校领导认为,一个服装店老板的教育程度不够,他们可能不会过多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

再直接点说,就是中产阶级没有资格,让孩子进入到上流社会接受教育。

这就是阶级固化的问题,我国现在的社会阶级也在日趋稳定,阶级固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中国的中产阶级,与拉吉夫妇一样,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没有比穷人更多的安全感。

知识结构的快速更新,使得很多行业迭代频繁。

以前风光无限的职场大咖,面临着下岗的困境,房贷、车贷、四个老人、两个孩子,重重重压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如何保持下一代的中产地位。

而教育是保持现阶层,甚至实现阶级跨越的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人生的“起跑线”本就不同。

富人的孩子,从小就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中产的孩子,也能从父辈的生活中耳濡目染地习得良好习惯;而穷人的孩子,受环境限制、信息匮乏,很难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

教育本来是缩减贫富差距的最有效的途径,可是现在却成了很多贫穷孩子无法企及的高墙。

但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家长,不要因此而绝望,因为孩子人生的“终点线”还充满未知的希望。

吴军在《大学之路》一书中写道:看过马拉松比赛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很拥挤的,但是当1/4赛程过去之后,选手们彼此的距离就拉开了,在起跑时占据的那一点便宜到时早就荡然无存了。

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应该承认上天的不公平,然后利用身边的一切优势,去获取更多的资源,来帮孩子创造理想的生活。

                      4

拉吉和米图曾一度以为皮雅无法去私立学校念书了,直到培训顾问告诉他们,还有最后一丝希望。

那就是,假扮穷人,抢占政府分给贫困孩子的那25%的名额。

他们一家人又从豪宅搬到了贫民窟,整日靠领救济粮为食,与老鼠、伊蚊为伴。

在贫民窟的这段日子,拉吉一家与三代贫民的希拉姆一家结为好友,并被他们的朴实和善良而感动。

当皮雅顺利入选私立学校时,希拉姆的儿子莫汉却不幸落选。

拉吉意识到是他们窃取了莫汉的学位,他的良心受到了极大地煎熬。

随后,他带着妻子米图捐赠了莫汉所在的公立学校,但是即使这样也无法弥补他的愧疚心理。

拉吉和米图都毕业于公立学校,而今他们却以送女儿进入公立学校为耻。

最终,拉吉作出了选择。

他不想再当一个“窃取别人权利”的小偷,他不想再教孩子去剥夺他人的权利。

因此,拉吉放弃了女儿在私立学校的学位,并把她转到自己捐赠的公立学校中去,目的是想让孩子学会快乐,学会保持真我。

拉吉完成了自己灵魂的救赎,并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善良与正义。

孩子对于生活的理解,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就算我们拼尽全部努力,也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们也应该有接纳平凡的平常心;就算我们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精英教育,实现不了阶级跨越,他也应该拥有笑对生活的能力。

幸福感,就是我们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5

精英教育是什么?

考高分、上名校、找个好工作、赚大钱后实现阶级跨越?

难道教育孩子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某种利益?

难道教育孩子最根本的意义,不是让孩子成为更真实的自己吗?

电影《无问西东》里梅贻琦教授有一段话: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这便是孩子应该在生活中经历的最好的状态。

让孩子的价值观落地,教他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比追求虚名重要得多。

《起跑线》:你认为的精英教育,正在摧毁孩子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起跑线》:你认为的精英教育,正在摧毁孩子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pw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