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为气 阴为味

作者: 清欢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21-08-28 19:17 被阅读0次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如果按水和火各自的属性分辨阴阳,则水属于阴,因为水的性质寒凉,且特点是润泽和向下流动。火属于阳,因为火的性质炎热,又具备向上燃烧的特点。

若把药物和饮食的气味分阴阳,则气属于阳,因为气没有形质,味属于阴,因为味有形质。

药物饮食的五味滋养了形体,而形体又产生元气,药物饮食之精气生成人体的阴精,人体的阴精又通过气化作用而转化为元气。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原文连用四个归,说明药食五味在人体内的转化,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食:仰求给养的意思。“精食气,形食味”,人体的阴精是依靠吸收药物饮食之气产生的,形体依赖药物饮食五味的滋养,从而得到充实、生长。

“化生精,气生形”,元气的气化功能将饮食精华转化为阴精,进而滋养了形体。

药物饮食的五味太过,会损伤人的形体,药物饮食之气太过,则耗伤人体的阴精。因为阴精能化生人体的元气,药物饮食的五味太过又耗伤人体的元气。

此段经文阐述了药物饮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区别,以及对人体的作用。药物饮食对于人体来说也是过犹不及,太多就是一种损伤。

相关文章

  • 2022每天读丁点书第42天

    《黄》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

  • 阳为气 阴为味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

  • 2022每天读丁点书第43天

    《黄》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

  • 中医考研 | 阴阳应象大论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

  • 考研中医 | 阴阳应象大论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

  • 一、四气五味

    相关经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精食气,形...

  • 药物气味阴阳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即 纯阴的药,偏于下...

  • 光明中医函授-黄帝内经讲解-第三章 阴阳学说4

    味,形,气,精的阴阳互用关系 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

  • 五味子既能助肺肃降,又能助肾闭藏,这两者有什么本质上的关联呢?

    五味子, 酸温。 酸性收敛降藏, 故主咳逆 上气。 辛甘淡发散为阳, 酸苦咸涌泄为阴 。酸味为味中之阴 ...

  • 【锦】打卡26《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三)

    图/锦璱(图文设计) 打卡26 阴阳应象大论(其三)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báo)为阴之阳。气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为气 阴为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ti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