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针灸中医佛道人
【杨桂洲】蔡氏经方脉学入门

【杨桂洲】蔡氏经方脉学入门

作者: c6908a52fcc9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08:53 被阅读561次

      经言: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平心静气,心手合一。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立足人位贯通天地脉(脉位、脉势中等平和),观脉位,察脉之起伏,明晰整体阴阳,而后把握六部虚实,乃可脉精气神。

【杨桂洲】蔡氏经方脉学入门
      之前有很多朋友来找我讨论脉的入门问题,他们的问题大都很单一,那就是虽然反复读了很多脉书但总是徘徊在门外, 感觉脉总走不到自己的三个指头。这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今天就跟各位分享一下脉的入门问题。
      认识问题,首先得有一个共同的客体,然后就客体来讨论世界观,这样就不会有苦涩感。脉是什么?我们人只要活着,就得呼吸,呼吸之间,我们的生命就能起伏,而带动起伏的就是我们的气血,而气血的波动就是我们的脉气。脉气其实就跟自然界的风一样,因为能量的分布高低不同而流通天地之间,并且有各种强度以及性质的不同,这个我们在生活都是有体会的:冬天的风劲急夹杂寒在其中,有急促压缩的感觉;春天的风就比较柔和有湿润暖的感觉;至于夏秋又有各自的不同。从感觉风的脉动,我们就对生命有体悟,然后静心搭脉,久而久之,心就自动的与三个指头连接,进而在气血波动之中探查精气神。
      人活着就必须身形有神。什么叫身形有神?那就是有其神必有气。蔡师讲人体六经的时候经常讲:脉气人气先天气,动之有型很正常。人体安和没有病,体内的气机运作就很自然,从日常生活看,吃喝拉撒睡都很正常,神也很安稳,那些长寿的老人以及修行有道的人大都是这样一种状态。什么叫正常?胃口好,能够按时肚子饿,饿了不难受;睡眠香,容易入睡,睡眠中少梦,能够自然醒过来(这个跟少阴证阳气馁弱不张总是睡不醒以及阳明内热昏昏睡区分);喝水量正常,大小二便正常(这个得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把握正常与否),人一整天都很有精力,神气十足,做事很有分寸,进退自如,不卑不亢,这样人的脉不论形态,在气血波动之中总是带着一股从容悠扬的气息。至于一般人吧,神很难安稳下来,所以人身上的气机阴阳必有所偏,阴阳一有偏在气色都会有表现。 人一过来,我不用摸脉就能感觉到人不清爽,或者低迷(常见慢性病患者)或者高亢,或者描述症状的时候思维混乱,或者说了一大堆,你不阻止他还会继续讲,这些神气在患者一进门我们就知道大概是怎么一种神气。望诊为什么排在第一位?患者一过来,一撇之间定分晓。
      内外相应,人体阴阳有偏,内在气机不平衡,外象必然有所标示,这个在内经里面提的很多,我们以后再慢慢讨论学习。内经里面特别强调色脉合一,这样去看问题才不会判断错误。其实我们人天生就有这种能力,只是大都没有刻意去训练,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医生,也不一定每一个医生都能明白这个奥妙。色脉其实就是一体两面,但天地万物的动静变化无常,医者乃司命之官,难免会有主观的干扰,所以临证上必须望闻问切四者综合起来,才不会容易出差错。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为什么?就跟水管一样,哪里不通畅了,水的波动声音立马不同。脉有起伏高低大小,阴阳势必处于不平衡状态。医生如果能够在搭手的一瞬间就能把握脉的整体,那治疗的方向一般是不会错的。那怎么训练?首先得从思维这一关上把握!思维是培养智慧花朵的花园,只有在正确的思维上才能真正增长出智慧。生命变动离不开阴阳,在阴阳上把握才能真正的贯通生命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根!
      习脉多年,一开始也以为能够把出《濒湖脉学》里面各种脉就算把脉练成了,其实这本身的认知就是有问题的。脉象的描述,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贴切客体的实际气血,并能够跟望诊、闻诊、问诊这三诊相互印证,起到指导临床决策的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指导,摸脉一上来就是看看肾有没有问题,咽喉有没有问题,脾胃怎么样等等,这样就很容易陷入断章取义的迷魂圈。须知阴阳之要在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阴阳有无限可分的特点,因为阴阳本身就是立体观,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就跟山一样有远近高低不同,你不把握好距离,就难免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临床老手经多年探索,最终能够把握多种脉象,而采用一套自己摸索的方药,临床也还过的去。但是这种方法不究竟,虽然临床把脉高手最后自然而然会在一搭手就把握一些问题,但是临床一上来就被局部抓住鼻子!有时候发现问题就在肝,调调肝也能好,但是很多情况下不好,那就再看看其他部位的脉....如此反复摸索,不得不说,在传统的脉诊中,用这种思维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呢,这种思维一开始就注定被阴阳抓住鼻子,等碰了多年灰了之后再慢慢上道,这里所说的上道就是临床有自己的一手,对,就是一手,而没有其他手。这也无怪乎当今会把脉的人很少,除了思维关没过外,临床一开始都沿着老前辈的足迹开始“捉迷藏”,带教的老师也是慢慢一路“捉迷藏”出来的,后学的人耐心哪里都是那么好,所以临床脉学这一关就一直卡在那里。临床的时候呢,手虽然搭在脉上(很多时候还不一定搭在脉上),但心思总在套方,然后问问患者,看看哪个适合,“务在口给”说的就是这个啦。
      有人说,既然这样,那该学习什么思维才能真正上道呢?要明确一点,脉不是靠“捉迷藏”磨练出来的,而是外思维层次上道,心手合一,脉自然就上手了。把脉其实就跟感受自然界的风雨晦晴一样自然,根本不需要太过刻意。在思维的指导下,慢慢熟练之后就能步步深入,逐渐达到脉而神之。
      我反复诵读伤寒,总不理解仲景老祖爷的脉学究竟要点在哪里?黄元御一直都强调仲景老祖爷的脉是神明朗照,病之巨细无所不包。但是我一直不得要领,根本究竟是怎么跟经文所描述的脉搭上话。这样的迷惑,等到我拜入蔡师门下,钻研六经辨证思维后,我才知道原来脉的层次根本不需要那么复杂!蔡师的脉学造诣非同一般,已经达到很高层次,但是我跟诊的过程发现师父并没有像当下某些“脉学大师”一脉之后不用患者开口就叽里呱啦的说了 一大堆,而是从容淡定四诊合参,务必考究病之阴阳进退,平淡之中给我们显示何为大道至简,用朴实的风格向弟子们演示一种如履薄冰但举重若轻“癌症就当感冒看”的大医境界。 师父的脉把握就是虚实寒热,描述脉很简单,弦、细、软、长、缓、滑等等,用简单的风格来把握阴阳,用六经辨证的思维掌控阴阳,手到脉到,参合色脉,药到病除。
      为什么临床诊脉要回到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思维呢?因为六经辨证已经把阴阳分类到最简,跟天地人六气相对应。一气之动静本身就是六经合一,就跟一个人从躺下到站起来的这个过程,躺下是厥阴,慢慢抬头是少阴,坐起来是太阴,蹲着起来是少阳,膝盖从弯曲到起来是阳明,完全直立就是太阳。这样的举例还不太精确,主要是为了说明我们人身六气其实时刻都是融合在一起的。六经分而不分,一脉之间见阴阳。一搭脉,脉势在外,粗大长,那是三阳翕张,一按之中力量充盈,来往从容悠扬,脉无太大起伏,那这个人处于六经和谐状态,也就是内经所言的平人是也。如果一搭脉,脉势在里,细小短,那是三阳本能衰败,一按之中三阴薄弱,力量不足,来往之间无神气,脉之起伏阴阳明显,那这个人处于六经本能衰败状态。我这里取阴阳两极来说明,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有个总体的印象,至于夹杂在其中的脉学那就千变万化,可以这么说,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脉象,千人千脉。因为脉象阴阳不平,都得从六部脉相比较后才能得出脉象的印象,然后参合四诊,推敲不平中之有余不足,然后辨证论治。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脉就是这么简单,简单之中寓无限气象在其中。
      但对于脉的把握,还是得从最基础的东西训练,这样才知道怎么进阶。就跟小孩子学拿筷子一样,需要一个过程。脉,要真正入门,就得把握“四纲”-------浮沉迟数。一搭脉首先把握整体“浮、沉”,脉位在上并且脉势外张,脉力以浮位最强者为浮,反之就是沉。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清楚的,那就是脉之浮沉都是参合六部阴阳后才得出的,而不是医生没把脉之前就心中定性的认为浮脉一定要浮在最上面,不一定!脉之浮沉都是相比较而言。上下左右比较后才定浮沉。而“迟数”,在传统脉学中主要是以“至数”来定义的,体现的是内在气血运行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气血在波动的过程中速率的问题。但是呢,临证越久你就知道,其实所谓的至数只是为了给后来人有路可循,熟练之后感受脉行走快慢,迟数自然明了在心。迟数其实还有真正秘密,那就是气血运行归位的问题,内经里面对于一呼一吸之间,脉的运行距离都是有定数的,这是生命的定数。“促、结、代、疾”四种名相就是为了区分整体气血阴阳究竟处于何种不稳定状态,这个得在临证上慢慢揣摩,今天就不展开了,这个道很深,展开讲,三天三夜讲不完。
      把握“浮沉迟数”四纲,看上去很简单,但需要临床上不断去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人一辈子只会跟鹦鹉学语一样,说把握住这四大纲了。其实,没有深入临床,谈何容易!不要说迟数,浮沉一搭脉就丢了,想当然的描述脉象。这种脉象如何能够紧扣阴阳呢?!如何能够有资格并列四诊之中呢?!踏实学问,踏实临床实践,慢慢的也就会明白杨某写这篇文章的心思了。
      脉者,指上之经纶。心中若无大道,经文何时能映射日月?!

                              原创者:弘草中医杨桂洲

【杨桂洲】蔡氏经方脉学入门 【杨桂洲】蔡氏经方脉学入门

相关文章

  • 【杨桂洲】蔡氏经方脉学入门

    经言: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平心静气,心手合一。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立足人位贯...

  • 烟台之旅收获满满

    金秋十月,第九界蔡氏经方会议隆重召开,师父和师叔的精彩授课以及师兄师姐的案例分享让我再一次亲生感受蔡氏经方的魅力,...

  • 海洋家族史

    杨世东家族史: 太奶奶:王氏,汉。太爷爷杨尊,汉。 爷爷:杨玉怀,汉。奶奶:付桂荣,满。 父亲:杨佑学,汉。母亲:...

  • 汕尾市蔡襄学术研究会工作简讯

    近日,在汕尾市蔡襄学术研究会会长蔡汉铁的高度重视下,在捷胜镇沙坑乡蔡氏理事会会长蔡洲涛、蔡友群、蔡友淡、蔡怡...

  • 近期读书书目

    刘保和西溪夜话讲用发挥 刘保和抓主证 周学海脉学四书 李士懋辩证脉学 傅文录经方临证发挥 黄煌诸书。

  • 读书社:诸子百家3

    《老子邻氏经传》四篇。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 《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述老子学。 《老子徐氏经说》六篇。字少季...

  • 为何要按照圣经文脉读经

    为 何 要 按 着 圣 经 文 脉 读 经 一、学 习 圣 经 文 脉 架 构 读 经 法 的 目 的 使我们更深...

  • 学术

    坚定黄氏经方医学道路…

  • 初学寿氏脉学临床实践中的10个要点 崔艺

    1. 寿氏脉学脉象元素的识记 寿氏脉学博大精深,在疾病脉法上虽然覆盖众多系统和疾病,但绝大多数脉象以动点、细线、芤...

  • 帛书放大精选

    刑德甲本 养生方 足臂十一脉灸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桂洲】蔡氏经方脉学入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oe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