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岁儿童的敏感期:视听觉敏感期、动手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内部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
2~3岁儿童的敏感期:语言思维敏感期、外部秩序敏感期、工作的本能,安静练习。
3~4岁儿童的敏感期:词汇爆发期、语言形象化、提问敏感期,绘画敏感期、注意力敏感期。
4~5岁儿童的敏感期:书写爆发期、认识数字、感觉数量、学会区分和比较、纪律性敏感期、社会秩序敏感期、控制错误。
5~6岁儿童的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数学运算练习、意志力敏感期、道德敏感期、文化敏感期。
第一章 儿童的敏感期
一、儿童成长的奥秘
敏感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钥匙”,这种敏感性具有以下特征:(1)敏感期发生在生物的初期发育阶段,此时,它们会在一段时间内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2)敏感期具有短暂易逝的特征,并且只在为了获得某种特性时表现出来,生物一旦获得了这种特性,敏感性就会消失;(3)敏感期所具有的特性与成长不同,这种特性是借助短暂的刺激和潜力获得的,而成长是缘于悉心的引导。
二、儿童智力发展的特征
事实上,一种强烈、在外的刺激会引起儿童的注意到这其实仅仅是一种无关紧要的现象,它与儿童内心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儿童内心才是决定其发展的真正动力。
三、有吸收力的心灵
1.成人可以记住环境中的东西并加以思考,婴儿则对环境进行吸收。婴儿不仅能记住周围的事物,还能将这些东西转化为心灵的一部分。成年人对所见所闻可能无动于衷,但婴儿要根据自己的见闻来塑造自我,这些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会成为儿童个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2.儿童在学习语言时,不是记住了如何发音,而是形成了发音的能力,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儿童讲话时所遵循的语言规则和特殊用法,并不是由学习或记忆得来的,他们可能从来都没有对语言进行过有意识的记忆,语言是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被他们“吸收”的。
3.虽然身体是运动的物质基础,身体必须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能进行运动,但是心理发展却不依赖于此。人类最先发展的是心理,器官的发展是在心理发展之后开始的,并由心理所控制。但在器官能够进行运动之后,心理还会进一步发展。这时,心理的发展是通过运动的过程,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经验而实现的。因此,如果一个孩子的运动器官在发育成熟之后被限制运动,那他的心理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四、儿童的敏感期发展
第二章 如何陪孩子度过敏感期
一、家庭教育的原则
1.我们的教育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而且还认识到了孩子喜欢工作,并有较强的秩序感。
第一条原则:尊重孩子所有正在进行的合理活动,并努力了解他们的活动目的。第二条原则:我们必须全力支持孩子活动的愿望,培养孩子形成独立的个性,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第三条原则: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与孩子的相处方法。因为孩子的情感,尤其是对来自外界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细腻敏感。
二、引导孩子工作的原则
三、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如果我们不得不对一个孩子进行奖励和惩罚,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失去了自我约束的能力,约束的方法必须由教育者提供。
四、培养孩子专注工作的能力
五、对儿童的观察与发现
六、给孩子成长的自由
七、警惕成人对孩子的压制
第三章 0~2岁儿童的敏感期
一、视听觉敏感期

二、动手敏感期

三、行走敏感期
四、语言敏感期
1.深奥的语言和简单的语言对儿童来说,没有难易区别。所有的儿童都不会觉得学习母语是困难的。
2.儿童开始意识到语言同他身边的事物是相关的。他越来越希望掌握语言,也越来越有意识地掌握语言。一岁半左右的时候,儿童又会有新的发现——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名称。
3.语言并不是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唯一形成的东西,同一时期形成的还有条理感。条理感的存在不是暂时的,它是符合儿童需要的。在经历心理形成的时期时,儿童总是要把心中一些混乱的东西整洁得更加有序。
五、内部秩序敏感期
1.儿童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充斥着各种东西的封闭环境。当我们成人出于各种原因而时常移动和调整这些东西时,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儿童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他们也无法对这些复杂的行为进行判断。如果儿童过了秩序敏感期,他们所感知到的这些混乱就可能会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障碍和心理紊乱的一个原因。
2.敏感性是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天性,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不仅能区分物体本身,也能区分物体之间的关系。这种敏感性使外界环境变成一个整体,使环境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
六、模仿敏感期
第四章 2~3岁儿童的敏感期
一、语言思维敏感期
1.儿童循序渐进地遵循着语言学习的方式:学习发音➡️学习音节➡️学习单词➡️学习语法

二、外部秩序敏感期
三、工作的本能
四、安静练习
第五章 3~4岁儿童的敏感期
一、词汇爆发期
4岁的儿童正处于完善自身语言机制、扩大词汇量的过程中,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给他们一些语法方面的帮助,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二、语言形象化
儿童需要一种非常有序的心理活动能力来勾画他们没有看到的事物。如果只有看到某种东西后大脑才能记住,那么我们只需要把儿童带到户外去,他们就能了解一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三、提问敏感期
四、绘画敏感期
五、注意力敏感期
第六章 4~5岁儿童的敏感期
一、书写爆发期
二、认识数字
三、感觉数量
四、学会区分和比较
五、纪律敏感期
缺乏纪律性造成的异常:第一类是自主行动异常,这种类型常表现为动作不和谐或统合失调。有些行为笨拙的孩子或许还会做出具有其他特征的举动,比如举止无礼,行动时有时前冲或旋转的动作,常常大声喊叫等等。第二类是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物体上,这样的儿童常常喜欢玩石块或者树叶之类的东西,而且爱跟这些东西说话。第三类是有模仿的倾向,这种类型跟另外两种类型联系非常紧密。
六、社会秩序敏感期
七、控制错误
第六章 5~6岁儿童的敏感期
一、阅读敏感期
二、数学运算练习
三、意志力敏感期
1.孩子的发展,最终存在着完善期,在这期间,孩子们永久性地获得了执行某种操作的能力。在此之前,发展存在着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潜意识阶段。在孩子的脑中,有序通过一种神秘的内部冲动,在无序中创造自己,表现出一种外在行为的结果。这种行为不属于意识领域,因而不能够随心所欲进行重复。
第二阶段意识阶段。这是出现了一些具备意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出现在建立和发展行为动作的过程中。
第三阶段是意志指引并产生动作。到此阶段孩子就能够对其他人的命令做出回应。
同样,服从也遵循着相同的顺序。第一阶段是精神混乱阶段。孩子不服从任何事务和人,好像他们是心智上的聋子一样,他们听不进任何命令。
第二阶段是孩子愿意服从。孩子看上去似乎理解了命令,并能做出回应,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至少不是总能成功地理解并回应。孩子们的反应并不迅速,在执行时也没有任何快乐。
第三阶段是孩子对服从反应迅速,充满热情。孩子在练习中越来越熟练,对于自己知道如何服从而倍感骄傲。在这一阶段,孩子们非常高兴地服从,对于只要是他感兴趣的哪怕是最细微的要求,也会立刻执行,因为这样他就可以脱离生活的孤独,通过服从这种行为进入其他人的精神世界中,掌握人性的团队精神。
四、道德敏感期
五、文化敏感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