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生平不用多加赘述,家族身世显赫,武能达御前侍卫,文能达二甲进士,诗词多处体验他对家妻的眷念,但估计他最爱的还是顾贞观,就如同杜甫经常想起李白那样。
在经济领域,文人的影响力要比武人高得多。武人留下的是胜利,是荣耀,是伤痛,是破坏后的重建。而文人能留下的却是将原本事物赋予新的意义,几句话就能让成千上万的人心神向往。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纳兰词》中涉及到的地名很多:
例如“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燕子矶位于南京,是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文人留下的是伫立于长江矶头眺望与感慨,而战争(侵略者)留下的是屠杀之后的一座座纪念碑。乌衣巷就是刘禹锡笔下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它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巷子,但文人总能结合岁月赋予的故事性内容,说出新的滋味。
又比如“江南好,虎阜晚秋天。”虎阜即虎丘,是苏州名胜,相传春秋时期的吴王阖闾埋葬于此,三日之后,金精化为白虎盘踞其上,故而得名虎丘。
又比如“江南好,水是二泉清。”这里的二泉就是无锡的惠山泉,曾被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而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说的就是这里。
又比如“江南好,一片妙高云。”这里的妙高是江苏镇江金山的妙高峰,上面有宋代僧人了元所建的妙高台,当年是用来晒经书的。
又比如“江南好,真个到梁溪。”这里的梁溪就是无锡以西的一道河水,以前这里的河水很窄,但在梁朝时,这里的河水得到疏浚,因此称为梁溪,而现在的梁溪已经无锡的一个区名。至于无锡这个地名的由来,考究起来就更有意思了。没错,无锡的名字的确和锡矿相关。在周秦时期,无锡被称为“锡山”,到了汉代,由于锡山的锡被采尽,于是锡山旁边的县得名为“无锡”。过了一百多年到了新莽时期,锡山的锡矿又奇迹般地出现,于是地名又改为“有锡”。最终又过了几十年到了东汉,锡矿又被采完,最终“无锡”的名字才被最终确认下来,延续至今。
《纳兰词》卷一中,很多词的开篇就是一个当地著名旅游景点,看起来是不是就像我们今天用Vlog记录生活一般?如果上面的词我们用Vlog开场的话,应该是:“Hello大家,今天小纳带大家来一个地方看看。噢唷,这个地方可不得了,相传相传茶圣陆羽千里迢迢赶到这里,只为喝一口这里的泉水。究竟是什么样的泉水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其实比我们会玩多了。他们的游山玩水是从早到晚,不舍昼夜的。用名满天下的惠山泉水煮茶,天色不早就留宿山中,赏二泉映月。游山、访寺(访寺不但能有学术交流、还能蹭吃蹭住,去藏经阁看一看古书)、品茗、赏花、赏月,最后留下一篇篇诗词,供后人点评。
相比现在,我们的思想受信息茧房的控制,不见得比古时候的文人开阔多少。虽说现在去国内稍大点的城市,最多一天,但去了干嘛呢?似乎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意义才能行动,而文人却是在行动中寻找目的和意义。
当然看到这里,大家千万别开始感慨“今不如往昔”。事实上我们现在能感受到的乐趣,那是古人完全无法想象的。即便身世显赫的叶赫那拉氏,也只能看看中国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