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让我们并肩跑
我的妈妈喜欢读书,儿时的我,也学着随手翻看。为人母后,仍爱闻这淡淡墨香。儿子喜欢与书为伴。
书让我的心境变得平和,遇到事情总去考虑好的一面。如果天气晴朗,就跟儿子说,今天天气不错;如果遇上阴天,就告诉他今天不会很晒。总之,拉开窗帘就是美好的一天。
当孩子考试后,看到卷子上的错题,我也会说:“太好了”,儿子疑惑地歪着头,瞪大眼睛张着口,问:“妈妈,这也是好事?”我说:“当然。”你想,这份试卷,帮你打捞出不会的题目,并摆在你的面前,让你学会它,并记住它。难道不是好事?这远比你做一份你已经全会的卷子好很多呀!”儿子突然领悟道:“对呀!”然后,我们在一起分析错误,找出原因,认真改正。整个过程,没有埋怨,没有质问,没有打骂。我告诉儿子:“问题已然发生,我们积极的去面对,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把心态摆正了,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困难也不复困难,而是摇身一变,成了成长路上一个小小的助力器,就让我们离优秀的自己更近了一步。儿子欣然点头,马上把精力投入到改错中,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添了他学习的动力,亲子关系也变得更融洽,这一切都是从都是从书中学到的。
儿子已渐渐长大,遇事也很从容。有一次他自己在家,随手把门锁上了,被关门外的小院子里。事后他告诉我,当时他在想:“我要如何解决?我的作业还未完成,无法联系爸爸妈妈,我该怎么办?”他拉着我的手讲的时候,小眼睛里放出了光,“我想到了两个方案:一是到工具房,找螺丝刀将纱网窗卸下来;另一个,是去奶奶家,让她联系你或者爸爸。可这样会影响你们工作。”“那后来呢?”我好奇道。“后来,我成功的用螺丝刀,把纱窗卸下来了,而且,记得你和爸爸平时的嘱咐,安全第一,把自己保护的很好。”我听到后,抱起儿子转了两个圈,鼓励道:“对,遇到问题,认真考虑方案,懂得运用智慧,你真是个解决问题的小达人呀!”
还有,去年刚放寒假那会儿,儿子感冒了,发着高烧,治疗了好几天也不见好转,作为母亲,难掩悲伤,他却对我说“妈妈,太好了,这是好事儿!”我当时一惊,心里想:“莫不是这孩子烧糊涂了吧?”“妈妈,这在假期里,不用请假。很快就会好的,你就放心吧!”窗外白雪皑皑,儿子的话却沸腾暖心。他学会了积极去看待事情。孩子爸爸也说道:“儿子说的对,遇到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多想好的一面。”
因为书,我和儿子俨然成了同学,他喜欢历史书,他会把一些小发现分享给我,我也推荐一些给他。有一天他问我:“妈妈,如果给你两幅地图,你能一眼分出春秋和战国吗?”“赵、魏、韩三家分晋是战国的开端,那么春秋时期的地图,有一大块部位是晋,而战国时期的地图,那个部位就变成赵、魏、韩,这是明显区别。”“老妈,你答对啦!”“宝贝,你在哪里看到的地图呀?”“没有地图,我是看到这段文字想到的。”“向你学习,以后读书也思考问题。”我们上网搜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地图,果然如此。
有时他给我出求阴影面积题目,看我是否掌握了割、补、移;一道应用题,他用计算、方程做完,让我用比例方法来解,当一题四解时,我们在一起击掌,好像是发现了宝藏。
书也让我学会反省,
喜欢陶渊明那句“觉今是而昨非”,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曾对儿子说:“检点昨非,悔未认真读书。”他安慰道:“得暇即学,妈妈悔之不晚!”并给了我鼓励的眼神。
日常中也反省自己,有没有虚度一个小时?在这个网络时代里,最稀缺的东西,我认为是:注意力。为了避免被网络夺走这个稀缺,我在读书时间切断网络,只有读完自己预估的页数才去处理别的事情。
儿子对于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自己的方法:认为不能光把题目改对,而要用红笔把原因写在旁边,越具体越好,比如:丢单位、最后一步计算失误、审题时忽略了单位“1”等等。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都相信,不但反省,就会不断成长。
周末散步时,儿子对我说:“妈妈,书籍真好,它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让我们和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对话。”我微笑着点头,“它也可以打破世间的种种,让我们体味千万种人生,感恩我们现在拥有的。在人生的路上,让书陪伴我们,就像现在这样,肩并肩跑下去!”说完,我拉着他的小手,把笑声送给了风,风景树很配合得在我们身后列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