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的写作慢下来,慢得心里踏实,一步一个脚印,逐渐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而不是车间生产的快感。”我深有感触。
在此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写作训练营,初衷是想通过学习写作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全职带娃两年多,感觉自己很迷茫,很焦虑)。而对于一个写作水平只停留在高中课堂的理工生来说,写作实在太难了。
加入训练营之前,也在网上看到过关于割韭菜的言论,但一时兴起的我还是决定试一试。毕竟自己一点基础都没有,仅靠自己摸索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好在写作营的老师认真负责,课程也比较适合我这种小白,学习初期还算顺利。但当我的第一篇文章交给老师的时候,直接被打回来,评语是:“”逻辑混乱,过于自嗨。”完全没有修改的余地,直接费稿一篇。
我停了一个星期,反复听老师的课件,研究同期小伙伴的优秀文章,学习他们的谋篇布局。终于在学习的第27天,我的第二篇文章上稿了报纸。那是我人生的第一稿,虽然只是一家小小的报刊,但当我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出现在报纸的正中央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这无疑是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保持一周打磨一篇的频率。包括初稿,修改,再修改,投稿,上稿。尽量不出现费稿,上稿率还算不错,但谈不上优质。
在学习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慢慢出现了新的问题——思想枯竭。我意识到自己的短板,输入太少。毕业多年以来,我几乎没怎么看过书,偶尔在某公号上看一些快餐式的文章,大都是一掠而过。这是我现阶段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开始买书,看书,充实自己。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手机总是不离身的,时不时会拿起来瞄一眼,这刷刷那逛逛。浪费了时间,也打断了思路。慢慢地,我开始让手机远离自己,一个小时的阅读一气呵成,那种感觉棒极了。在那一个小时里,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跟着文字徜徉,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像着了魔一样,一心只想着如何快速上稿,总想找到捷径证明自己。那段时间,我无心陪儿子,也不带他出去玩,只要他不哭闹就不理他。明显感觉他对爸爸更加依恋,甚至早上看到爸爸去上班都要哭鼻子。
随着节奏的放慢,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更重要。学习是个长久的过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眼下最重要的是带好孩子,在这个前提下来提升自己。
我开始制定早起计划,每天6点起床看书,在8点半之前做好早餐(老公9点上班,8点40出门,孩子差不多也是那个时间起床)。在这期间有两个小时可以好好学习。白天的时间,我基本就保持跟以前一样的规律,陪孩子,做家务,也重拾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瑜伽练习。
看起来我的生活与以前没有多大改变,只是多了两小时的学习,但在我的内心里,对自己有了越来越多的肯定。我似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