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 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国柔必强。
—— 佚名
无数案例证明,即便是智商平平的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甚至超越那些天资聪颖却疏于努力的同学。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由智商决定的。
大家应该知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吧!他是“中国数学现代之父”。当他被众多的人追问“您是怎样成为大数学家的?”,华罗庚没有夸夸其谈,他直接写了一首诗:“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成名前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他曾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家贫拿不出学费而被迫中途退学。 但他并不气馁。从此,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高达10小时以上。他仅仅只用5年的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了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几年后以实力被聘为助教。28岁那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
话说回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一直很喜欢这句话,它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朴实的道理,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任何有成就者,无一不是沿着勤奋之路走向成功的。
我们再谈谈学习习惯的问题。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个人的学习终身受益,也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具体指上课习惯、自习课习惯、做作业习惯、预复习习惯、考试习惯、记忆习惯、出考题的习惯、反思的习惯等等。
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要看每个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难时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然而,一部分学生贪玩好耍成性,不思进取,学习习惯非常糟糕。一些家长总希望孩子们能快乐地学习,怕他吃苦,怕他受累,对孩子督促、教育不够…
有人说,父母任何事业上的成功也难以弥补在教育小孩方面的失败。
确实!只要父母肯为之努力,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指导并严格督促孩子全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孩子习惯成自然,很多好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到那个时候,何愁成绩没有进步?
如果一个良好的习惯能长期坚持,初中甚至高中依然故我,那么考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应该不成问题。因为高中的知识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难,真正需要智商比拼的高考题没有多少分。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高智商+习惯=清华北大,普通智商+习惯=重点大学,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为重要!
所以说智商决定不了未来,努力和好习惯才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高走多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