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佛教,是说从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到愍帝建新四年(公元316年)建都洛阳,共51年间的佛教。
在这个时期,著名的佛教学者竺法护、安法钦等人分别在敦煌、洛阳、天水、长安、嵩山、陈留、淮阳、相州、广州等地,或翻译经典,或弘传教义,或从事其他佛教活动,因此佛教比起前代来有了相当的发展。
西晋佛教的活动,主要是译经。这一期间从事译经的国内外沙门及优婆塞共12人。其中最突出的是竺法护。她本来是月氏人,世代住在敦煌郡(今甘肃省敦煌市)。此外在洛阳有安发钦、法立、法炬、陈留(今河南省陈留县)有无罗叉(一作无叉罗)、竺叔兰,广州有梁娄至,关中(今陕西省地方)有帛远、聂承远、聂道真、支法度、若罗严。他们所译出的经律和集传等共275部,加上新旧各种失译人的经典58部,合计333部。
竺法护早年跟随她的师父竺高座到过西域,获得《贤劫》《大哀》等经的梵本共165部。泰始二年(公元266年)他从敦煌到长安,后到洛阳,又到江左,沿路带着经典传译,未尝暂停。他的译业最盛时期,是从武帝太康到惠帝元康20年间(公元280年—299年),所译出的大小三藏经典共154部。
~~~~~~~~~~~~
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虚云法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