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怎么用,我刚买了一个不会用,你教教我呗。”
正在上高数课,一高中朋友给我发了微信,手掌偷偷握着手机,九宫格键盘已经出现在屏幕上,然而我却一时想不出来怎么下载书籍,只好回复她等我回宿舍再帮她。
我是大一那年国庆去买的kindle,现在我大二。
我是很喜欢看书,貌似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说喜欢,心底总有种羞愧感。
高一初是我阅读的起点,因为那时只身一人在一所陌生学校,于是在书店买学习资料时,顺便买了三本书,摒弃孤独,转移心思。那时的我还不能说是喜欢看书,充其量就是打发时间。
高二遇见了一个喜欢看书的朋友,也就给我发微信这位,书架上很多书都是她推荐给我的。然后顺理成章我开始在上课时也偷偷在抽屉里看书。高二下学期我便央着母亲给我在房间里弄个书架。
高三虽是紧迫的时期,我仍有空出时间阅读。那时候我尤为希望能快点读大学有很多时间拿来阅读。
我的高中史也可以说是我的阅读史。
很久以前似乎也没有多久,此时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当初因为考虑很多原因才去买了kindle,我记得kindle刚到,我发了个朋友圈:大学有它不孤单。兴致冲冲的下载了十一本书,完完整整下来却只看完了三本。实体书看了一本。
然而,距离我看完第四本已经过了半年多了。kindle被我压在了一摞纸张下面,静躺着。
回到寝室,我便马上专研怎么下载来着。
凭借某博文和记忆,终于帮她也帮我搞定了。
她问我我到底多久没看书了?
我想想。
说实话, 其实已经一年多了,没有认认真真去看过一本书。
也就是从我踏入大学那一刻。
大一进入了组织,是全校最忙的一个部门,在办公室做完表格,匆匆在熄灯前回寝室开着灯检查是否有错误。院里举办活动,我们部门总是最早到最晚走。
是要责怪进入了组织么?高三明明比大学时间更密,我却感觉比高三还累。明明什么也没做,整个精神都是慵懒着。大一这一年我没学习,下课回寝室也马上上床看综艺刷微博,作业比暑假作业还要应付。以至于过年时亲戚问我有没有领奖学金,我都只好讪讪摇头说太难了。
明明很简单,唾手可得。只要付出高三时的百分之一就可以了,然而我却连千分之一都不愿做好。
就是因为我迷失一些东西。
一些我本来做的很好未来会做的更好的事情。
每个高三生,肯定都有对大学美好的规划与向往,然而真正放飞时,乱了方向。
有次和高三朋友打电话,一连通,她问我现在在哪。
我不明所以回答我在寝室啊。
霎时,电话那端传来笑声。
她说:“你高三不是说你大学除了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么,我只是来打个电话问问你在图书馆还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迷迷糊糊睡了一个下午的我模模糊糊回忆起了高三说的那些狂妄的话。
实际上,我大一那年一次也没去过图书馆,太远,而且,懒。
我高考成绩是不理想的,我哥安慰我说我还有第二次重生就是考研,考研比高考简单,如果和高三的劲一样去学习肯定能考上。而后我也下定决心要往考研这方向前进,岂料,现在的我却低微的求着考试不挂科。
我没有活成我大学想活成的样子。
上了大学我渐渐忘了我想活成什么样子,也忘了以前许下来的诺言。
每天和机器人一样,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还是,会静下心去认真品一本书,晚上去操场跑几圈,课程认认真听,作业老老实实写?
人是很容易被环境感染,就像当初我会去看书一样。但,人更容易改变心境,无关外界。
学姐说,大学是个进化史,也可以是堕落史。
我说,大学是不断迷失再寻回的旅途。
不是失去了就不复存在的,趁他还未被你抛弃的干净,即使被你弃的一干二净又如何,那就重活一遍。
把田地上早已枯萎的花、你所不喜的草,铲除尽,埋下自己喜欢的一切。
没有田地就去抢别人溃烂透的,除不尽那就慢慢来。
大一我已经尝新的很多新事物,才发现适合自己自己想要的渐渐离我远去,大二了,卸下了很多无用的东西,也要重拾以前想的今后的人生。
你总得寻回以前迷失的东西,因为那是你以前活着的证明。
然而,我现在还是生活的很糟糕,那就从这里开始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写我所想,即使没人,我也能在这独居一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