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兵简政—编外人员的去留

精兵简政—编外人员的去留

作者: 惠州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4-03 07:50 被阅读0次

清明,本就是一段阴雨连绵,多愁善感的日子,而这几天一场编外人员去留,让今年的清明更是增添了一丝忧思。

同工同酬本是最基本的用工法则,但大家公认的体制外人员这几天却有所不同。“同酬”或许是内外有别,而“同工”这几天也开始了不同。

编外人员应该是我国特有的产物,早些年为防止鱼目混珠,滥芋充数之流,开始控制公职人数。同时也将入行的门槛提升了N个档次。这点不用细说,大家看看每年国考,除了人数呈机何级增长,入职的门票——学历也是翻了几个筋斗。

有需就有求,当体制门槛高不可攀时,随之产生了体制外,或者叫编外人员的位子。几年前,当我们还在后悔没努力读多几本书,取得一纸文凭进入旱涝保收的行业中,而某些权贵要人之亲却弯道超车,顺利进入令人羡慕的队伍,名义上虽多了一纸合同,工作上也多了一个“辅”字,但五险一金,朝九晚五,衣食无忧。

网传有一广东哥,做了五六年临时执法工,每天都是他清理乱摆乱放的,但今天轮到他被单位清除。湖北有一单位招有13位合同工,至今剩下了8个,而清理还在继续中。更惨的是陕西一家子,四口之家,除了老妈体弱未工作,其余三个都是编外人士,目前只有老爸还在挂着编外二字。


几年的体制改革,让老百姓感受到许多便捷,简洁办事效率,和谐的工作作风,这都是有目共睹。但这些工作有很大一部分都离不开这类“合同工”。如今大刀阔斧,忍痛割肉,届时夜晚街道是否还有人巡逻,医院病房是否有人清洁消毒,社区是否还有安慰老人活动,小学幼儿园放学是否还有辅警叔叔……

淘汰冗官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改革,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官在得人,不在员多,若得其善者,虽少亦中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看人要看质不看量的意思。

精兵简政绝对是个好事,也是杜绝出工不出力,人浮于事的为国之策。不过出力、做事似乎并不会跟“内外”二字挂勾。解决问题应先从“体制”这个热门话题动手。真正做到量才施用,举贤纳德,到时自然无内外之分,体制方能消冗去痾。

相关文章

  • 2020-05-20

    精兵简政

  • 毛泽东为何发动精兵简政?避开“抗日航船今后的暗礁”重要办法之一

    【读毛年谱(270)】1942年,毛泽东49岁。 7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就精兵简政问题发言: 精兵简政适...

  • 精兵简政

    物质困难,敌人最后的挣扎,根据地减小,如果再维持庞大的机构,势必会造成“鱼大池小”,受制于人。基于现实,精兵简政。...

  • 精兵简政

    最近每天感觉到自己眼睛很干涩,看东西都很模糊,5米开外的人,脸的轮廓和五官我都已经看不清楚了。和朋友开玩笑说啊,我...

  • 浙江余姚市中医医院招聘毕业生简章

    经研究决定,浙江余姚市中医医院编外人员招聘编外人员37名。现将有关招聘简章公告如下: 一、招聘职位及指标(详见中公...

  • 招聘考试

    一年一度的我院招聘编外人员公告终于与昨天下午公布于众。 本次公开招聘编外人员105名,招聘专业有:临...

  • 体制内编外人员的那些事儿

    在公安机关工作了三年,主要负责编外人员的招聘录用工作。所谓编外人员,就是原来所说的协警,现在所谓的辅警。他们穿着和...

  • 机关非编人员,你靠什么立足?

    几年前,小C同很多年轻人一起作为编外人员进入了某基层机关工作,虽然是编外人员,可凡能进机关的,或多或少也有点关系,...

  • 去留

    童真时代一去不返! 是忘记? 还是留恋? 悲欢离合慢慢到来! 是共同应对?...

  • 去留

    万般皆是命半分不由人!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羁傲少年,风一般自由的思想,阳光一般的笑脸,还有那青青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兵简政—编外人员的去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ar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