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毘富罗经:住毘富罗山及其地力民众,和佛同样不知生死几次而至于今。一切无常,故应求出离。
(九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毘富罗山侧。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行无常,一切行不恒、不安、变易之法。诸比丘!於一切行当生厌离、不ⓐ乐、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毘富罗ⓑ山名长竹山ⓒ,有诸人民围遶山居,名低弥罗ⓓ邑。低弥罗邑人寿四万岁,低弥罗邑人上此山顶,四日乃得往反。时,世有佛,名迦罗迦孙提ⓔ①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於世,说法教化,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彼长竹山於今名字亦灭,低弥罗聚落人民亦没,彼佛如来已般涅槃。比丘!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於一切行,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毘富罗山名曰朋迦ⓕ。时,有人民遶山而居,名阿毘迦邑,彼时人民寿三万岁,阿毘迦人上此山顶,经三日中乃得往反。时,世有佛,名拘那含牟尼ⓖ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於世,演说经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诸比丘!彼朋迦山名字久灭,阿毘迦邑人亦久亡没,彼佛世尊亦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汝等比丘当修厌离、不[*]乐、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毘富罗山名宿波罗首ⓗ,有诸人民遶山居止,名赤马ⓘ邑,人寿二万岁,彼诸人民上此山顶,经二日中ⓙ乃得往反。尔时,有佛名曰迦叶ⓚ如来、应供,乃至出兴於世,演说经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比丘!当知宿波罗首山名字久灭,赤马邑人亦久亡没,彼佛世尊亦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是故,比丘!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今日此山名毘富罗,有诸人民遶山而居,名摩竭提ⓛ国,此诸人民寿命百岁,善自消息②,得满百岁,摩竭提人上此山顶,须臾往反。我今於此得成如来、应、等正觉……乃至佛、世尊、演说正法,教化令得寂灭涅槃、正道、善逝、觉知。比丘!当知此毘富罗山名亦当磨ⓜ灭,摩竭提人亦当亡没,如来不久当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诸行悉皆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是故,比丘!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古昔长竹山, 低弥罗村ⓝ邑,
次名朋迦山, 阿毘迦聚落,
宿波罗首山, 聚落名赤马,
今毘富罗山, 国名ⓞ摩竭陀,
名山悉磨灭, 其人悉没ⓟ亡,
诸佛般涅槃, 有者无不尽。
一切行无常, 悉皆生灭法,
有生无不尽, 唯寂灭為乐③。」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不」,大正藏原為「求」,今依据圣本改作「不」。[*]
ⓑ 「毘富罗」,巴利本作 Vepulla。
ⓒ 「长竹山」,巴利本作 Pācīnavaṃsa。
ⓓ 「低弥罗」,巴利本作 Tivarā。
ⓔ 「迦罗迦孙提」,巴利本作 Kakusandha。
ⓕ 「朋迦」,巴利本作 Vaṅkaka。
ⓖ 「拘那含牟尼」,巴利本作 Koṇāgamana。
ⓗ 「宿波罗首」,巴利本作 Supassa。
ⓘ 「赤马」,巴利本作 Rohitassā。
ⓙ 「中」,圣本作「半」。
ⓚ 「迦叶」,巴利本作 Kassapa。
ⓛ 「摩竭提」,巴利本作 Māgadhakā。
ⓜ 「磨」,圣本作「摩」。
ⓝ 「村」,圣本作「林」。
ⓞ 「名」,圣本作「人」。
ⓟ 「没」,宋、元、明三本作「歿」。
[註解]
①迦罗迦孙提:过去七佛之第四佛, 又译為「拘留孙」。
②消息:照顾。
③寂灭為乐:涅槃(灭除烦恼、生死)才是真正的快乐。
译文
九五六、毘富罗经:住毘富罗山及其地力民众,和佛同样不知生死几次而至于今。一切无常,故应求出离。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毘富罗山侧。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一切行,均为是无常的。一切行,都是不恒,不安,是变易之法。诸比丘们!对于一切行,当生厌离,不乐、解脱。
诸比丘们!过去世时,此毘富罗山,名叫长竹山,有好多的人民围边此山而居,名叫做低弥罗邑(村名)。低弥罗邑的人寿,为四万岁,低弥罗邑之人,要登上此山顶,需四天的时间,乃得往反一次。那时,世间里有一位佛陀,名叫迦罗迦孙提如来,是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在于世间,说法教化众生。初中后都善,都是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那个长竹山,其名字,于现在也已消灭,低弥罗聚落的人民也已没灭,那位佛陀如来已入般涅盘。比丘们!当知!一切诸行,均为是无常的,是不恒、不安,是变易之法。对于一切行,应当要修习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们!在过去世时,此毘富罗山,名叫朋迦。那时,有好多的人民遶山而居,名叫阿毘迦邑。那个时候的人民,寿命为三万岁。阿毘迦人登上此山时,需经三天,乃得以往反。那时,世间有一位佛陀,名叫拘那含牟尼如来,是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间,演说经法,初
中后都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诸比丘们!那个朋迦山的名字已久灭,阿毗迦邑的人民也久已亡没,那位佛陀世尊,也已入于般涅盘。像如是的,比丘们!一切诸行都是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你们这些比丘,当修厌离、不乐、解脱。
诸比丘们!过去世时,此毘富罗山,名叫宿波罗首,有好多人民围遶此山,居止在那里,名叫做赤马邑。人的寿命二万岁,那些人民,要上此山顶时,需经二天,乃得以往反。那时,有一位佛陀名叫迦叶如来,是应供…乃至出兴于世,演说经法,初中后都善,为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
比丘们!当知宿波罗首山的名字已久灭,赤马邑的人民也久已亡没,那位佛陀世尊也已入于般涅盘。像如是的,比丘们!一切诸行,均为是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因此之故,比丘们!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们!今天此山名叫毘富罗,有诸人民围遶此山而居,名叫摩竭提国(摩揭陀国,十六大国之一)。这些人民的寿命为百岁,善自消息(调养)的话,就能得满百岁。摩竭提之人登上此山顶时,须臾即能往反。我现在于此得成如来、应供、等正觉…,乃至佛、世尊,演说正法,教化令得寂灭涅盘、正道、善逝、觉知。
比丘们!当知此毘富罗山之名,也当会磨灭,摩竭提人也当会亡没,如来不久当入般涅盘。像如是的,比丘们!一切诸行均为是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因此之故,比丘们!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那时,世尊即说偈说:
古昔长竹山 低弥罗村邑 次名朋迦山 阿毘迦聚落 宿波罗首山
聚落名赤马 今毘富罗山 国名摩竭陀 名山悉磨灭 其人悉没亡
诸佛般涅盘 有者无不尽 一切行无常 悉皆生灭法 有生无不尽
唯寂灭为乐
(古昔名叫长竹山,为之低弥罗村邑。其次名叫朋迦山,为阿毘迦聚落。又次,名叫宿波罗首山,聚落之名叫做赤马。现在名叫毘富罗山,国之名叫做摩竭陀。)
(不管是名字,是其山,均已磨灭了,那些人民统统也已没亡了。诸佛都已入于般涅盘,所有的一切,没有不灭尽了!一切诸行都是无常,均为是有生灭之法。有生的,没有不尽的,唯有寂灭最为安乐。)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对应经典]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六第350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无始相应15〉第20经毘富罗山经。
二十.毗富罗山
这是我所听见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灵鷲山。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 “比丘们。”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说: “比丘们,轮迴找不到它的开始,没法找得到它过去的尽头。眾生受无明的覆盖、受渴爱的繫缚,因而生死相续、不断轮迴。
“比丘们,从前,这座毗富罗山名叫东竹山,那时的人名叫提婆罗人,寿元有四万岁,提婆罗人上东竹山要用四天的时间,下山也是要用四天的时间。比丘们,那时候,拘留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出现於世上,他有一双上首弟子,名叫聪慧和復生。
“比丘们,你们看,那座山的名称已经消失,那些人已经命终,那位世尊已经入灭。比丘们,行这样无常、不牢固、不安稳,这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厌离,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无欲,足以驱动人从所有行之中解脱出来!
“比丘们,从前,这座毗富罗山名叫鹏迦山,那时的人名叫卢希陀人,寿元有三万岁,卢希陀人上鹏迦山要用三天的时间,下山也是要用三天的时间。比丘们,那时候,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出现於世上,他有一双上首弟子,名叫钟爱和善超。
“比丘们,你们看,那座山的名称已经消失,那些人已经命终,那位世尊已经入灭。比丘们,行这样无常、不牢固、不安稳,这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厌离,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无欲,足以驱动人从所有行之中解脱出来!
“比丘们,从前,这座毗富罗山名叫须波沙山,那时的人名叫须毕耶人,寿元有两万岁,须毕耶人上须波沙山要用两天的时间,下山也是要用两天的时间。比丘们,那时候,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出现於世上,他有一双上首弟子,名叫帝须和婆罗堕闍。
“比丘们,你们看,那座山的名称已经消失,那些人已经命终,那位世尊已经入灭。比丘们,行这样无常、不牢固、不安稳,这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厌离,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无欲,足以驱动人从所有行之中解脱出来!
“比丘们,现在,这座山名叫毗富罗山,现在这些人名叫摩揭陀人,寿元很短少,寿命长的都只有一百岁或一百岁多些,摩揭陀人上毗富罗山只需用一会儿的时间,下山也是只需用一会儿的时间。比丘们,现在,我.阿罗汉.等正觉出现於世上,我有一双上首弟子,名叫舍利弗和目犍连。
“比丘们,将有一天,这座山的名称会消失,这些人会命终,我会入灭。比丘们,行这样无常、不牢固、不安稳,这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厌离,足以驱动人对所有行无欲,足以驱动人从所有行之中解脱出来!”
世尊.善逝.导师说了以上的话后,进一步再说:
“提婆罗人东竹山,
卢希陀人鹏迦山,
须毕耶人须波沙,
摩揭陀人毗富罗,
此皆是行故无常,
所有均属生灭法,
事物生起必坏灭,
平息生灭是為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