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吴霄眸
来简书一年了,更新了十万字的文,没有一篇爆文,也没有很多粉丝,但是我却离不开简书了,最近还开通了简书会员,加入了日更微信群。有时我不禁问自己来简书写作的初心是什么?
我没有关注很多人,也没有要求任何人关注我。因为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如果有人喜欢我,我很快乐,即便没有,也无妨。
我之前独自去过乌镇的木心展览馆,参观了木心先生留下的很多作品,他的绘画,他的文字,还有对他生前的访谈。
他说如果他先接触音乐,他一定是个音乐家,因为音乐太美了,音乐无国界,然后才是美术,再是文学。展馆留下了很多木心先生的画,他说这些画里有节奏,有韵律,音乐家可以看得懂。
我坐在那里欣赏着木心先生的画,可我并没有感受到音律。
我想艺术是有相通的地方,那是一种美感的享受,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刺激,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到美带来的快乐。
所以,我认为,人这一生多少要懂点艺术,才不会受制于物质世界,才可以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人格独立,精神丰富。
可是我对于音乐一窍不通,对美术也早就失去了儿童时代的想象力。但唯有一点,我喜欢看书,痴迷于文学。
文学也是艺术一种,它同样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美感,文字的描写,让你看到一幅幅画面,让你的五感相通,让你沉浸在某种氛围里,让你久久留在一个故事里,而这个故事可能启发了你对人性的某种认识,让你感受到成长。
还有诗,诗是绝美的东西,诗可以带你来到另一种境界里,诗可以让生活慢下来,可以放大你的感观,让你更清楚的看到这个世界。
我从高中便有写日记的习惯,记录心情和发生的故事,我性格内向,口头表达能力较弱,但是又有很多思绪,我必须每天把这些思绪记录下来,把自己的反省写下来,我才觉得舒服。日记成为了我最贴心的朋友,我可以毫不避讳的向它倾诉我的一切,倾诉完了,我便觉得很轻松。
所以日更对我来说并不是难事。
但是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是应该给予一种美,要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这种美。我想这是我写作的初心。
我喜欢张爱玲,非常痴迷,以至于最近我又把她的小说翻出来,一句一句的去钻研她对于景,对于人的外貌,人的服饰,人的表情的细致的描写。我重新开始写张爱玲作品的读书笔记。她的作品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现在时代的节奏很快,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可以静下心来,花时间看一篇描述性很强的文章。公众号转载的爆文,其实并没有很多文学性,非常通俗易懂,简单的交代几个故事,然后得出一些结论,直击大众的心理。这些文章的阅读量和转载量非常高,也是容易写作变现的文章。只要花心思取一个搏人眼球的标题,也许就能实现很高点击量。
我一直也在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向这个方向去发展,我迟疑过,犹豫过。最终,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使得自己坚持写下去,是不是写作变不了现,就不写了。
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变不了现,即使没有人喜欢看,我也早已把写作当成了我的习惯,当成了我倾诉的朋友,当成了我毕生的爱好,因为写作本身让我得到了快乐,我记录了所见所闻所想,当我老了,头发花白的时候,我可以翻看年轻时候的故事,我便觉得我拥有了一笔人生财富。
所以,一直坚持看经典的文学作品,研究大师的笔墨,记录自己的感悟,即使短期内没有回报,这也是我一生的兴趣。
感谢简书,因为它为我们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短视频图片纷飞的时代,留住了并影响了真正热爱文艺的人,创造了美。
网友评论
收录了,欢迎光临、关注“三有斋”!